何依萍;安康;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字金融已成为重塑省域间农业新质生产力互动关系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结合核密度曲线图、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此外,数字金融在省域间趋于收敛,而农业新质生产力省域差异持续扩大。(2)数字金融不仅显著提升本地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还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发展,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显著为正。(3)数字金融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数字化支付影响最强,覆盖广度次之,使用深度最小;同时,数字金融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促进农业生产力质态跃迁。因此,应当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深化数字金融服务应用并重点支持农业新业态发展,通过优化数字金融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协同机制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2025年08期 No.390 1-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0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