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 全球种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收敛性研究

    窦玉娇;屈彩萍;宋敏;王学君;

    种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利用2006—2021年UPOV公约中的55个成员国的面板数据,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构建种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水平,采用σ收敛检验、绝对σ收敛检验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分析各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差距的动态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全球种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从“一超多强”到“三足鼎立”的动态演变,且梯队阶层日益刚性化。(2)分维度来看,美国的绝对优势逐步减弱,中国在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维度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在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维度,美日中俄稳定领先;在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维度,呈现美德争霸、中国快速崛起的局面。(3)从各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差距演变趋势来看,全球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无明显收敛趋势,发展中国家组内呈现出持续且显著的发散趋势,竞争力差异不断扩大;后发国家存在明确的“追赶效应”;共同的制度成员身份(UPOV公约)是形成趋同群体的关键条件。基于研究结论,建议中国种业应充分激活国内大市场优势,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并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以此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从规模追赶向技术引领的战略跨越。

    2025年10期 No.39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2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演进机制研——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刘刚;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现在正在进入迈向流通现代化的新阶段。文章梳理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演进的历史脉络,从制度变迁视角探索了其发展演变的路径机制和驱动因素,并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演进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演进基本上是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化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过程;其演进的路径机制为分工带来的规模报酬收益与协调分工带来的交易成本的权衡;受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信息成本改变、技术进步、需求改变、政策法律等因素的驱动,流通体系演进的经济绩效表现为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创新、渠道创新和关系重塑。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数智化转型升级。研究对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利于推进农产品流通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年10期 No.392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观点透视

  • 农民职业教育赋能新疆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及建议

    陈景梅;

    <正>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关乎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目标,对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市场经营能力、组织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新疆农村教育面临教育程度不高的现实,大部分农村居民只完成了初中或者更低的教育程度。在人力资本理论中,舒尔茨提出了教育和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两个主要途径。因此,要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须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农民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教育普及的广度与深度,关系到农村人力资本提升与积累,进而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加速农业技术转化应用等机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进程。结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使其获取发展农业的技能和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力资本增值,赋能新疆农业现代化。

    2025年10期 No.392 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乡村治理

  • 制度与信任:村“两委”“一肩挑”对乡村信任的重塑

    孙博凯;方聪龙;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的“一肩挑”实践对干群关系有何影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将村庄数据与农户数据进行匹配后,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一肩挑”对干群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一肩挑”可以提升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水平,且该效应在村干部学历较高、位于城郊地区或属于大中型规模的村庄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一肩挑”通过提高村民收入、提供公共物品、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水平。因此,在实行“一肩挑”制度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以持续加深干群信任。

    2025年10期 No.392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区域经济

  • 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富民兴疆: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卓群;何玉凤;

    新时代推进生态富民兴疆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疆在生态富民制度建设、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限制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传统、制约转型升级,人才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富民效应不均、区域差距明显,政策执行不力、基层治理薄弱,社会参与有限、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新疆需要强化生态修复、夯实富民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经济,汇聚人才力量、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水平,促进多元参与、凝聚社会合力,以生态富民兴疆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新篇章。

    2025年10期 No.392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双碳”目标下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效率测度研究

    张风丽;胡菲;刘世婷;王若霖;

    西部地区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对我国“双碳”目标下的社会经济绿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0年西部地区(除西藏外)1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脱钩系数模型分析该区域高耗能产业能耗情况及产业转型发展现状,并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测度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整体的高耗能产业呈现出不断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产业转型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西北主要省区的效率增长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作用,西南主要省区的效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从行业角度分析,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明显偏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西部地区制定更为合理的区域差异化转型政策,适时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政府环境规制和产业扶持力度。

    2025年10期 No.392 43-5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关键堵点与现实路径

    王蕾;贾乐怡;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文章以新疆农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新疆农业在土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与区位战略价值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受制于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产业价值链延伸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关键堵点。研究通过构建“技术—产业—生态—要素—市场”五维分析框架,揭示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要素配置革新与供需协同升级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于此,提出新疆需重点突破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生态农业模式创新、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与供给体系适配性提升等实践路径。

    2025年10期 No.392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农业产业组织

  • 基层供销系统服务能力建设的困境与路径——以Z县为例

    夏完立;

    作为合作经济的重要载体,基层供销系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支点。Z县供销系统通过恢复组织实体、拓展服务职能、完善治理结构,初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服务供给能力与组织响应能力有所提升,但在组织基础、职能发挥与农户联结等方面仍存在瓶颈。研究认为,基层供销系统应坚持“姓农、务农、为农”的功能定位,强化政策嵌入与县域治理协同,推动服务模式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融合升级;同时,构建“内联外合”的资源整合渠道,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户参与度与组织认同感,系统增强其综合服务能力与合作经济功能。

    2025年10期 No.392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小农户参与产业融合:逻辑机制、实践形态与推进路径

    陈健;陈彧嘉;

    为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文章以江苏为例,利用访谈法对企业带动型、社会助推型、政府帮扶型和农户自发型四类案例的嵌入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内在行为包括商品经济中的生存理性、多功能农业禀赋与“落叶归根”返乡情结,外部条件包括政策完善、消费升级与数字技术扩散。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缺乏长效机制、合作社的成员结构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小农户数字素养不高以及应对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优化合作社内部结构与治理、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和抵抗市场风险四个方面予以解决。

    2025年10期 No.392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企业管理

  • 不合规任务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

    买生;李天文;葛元骎;

    不合规任务是在职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新型压力源,而压力是工作瓶颈常态化之一,如何降低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近三年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前沿话题。鉴于此,文章基于289份有效调查问卷,探讨了不合规任务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对员工离职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情绪耗竭起中介作用,权力距离作为调节因子,能够负向调节不合规任务与员工情绪耗竭和员工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不合规任务对员工离职意向产生负面影响,组织应当更好地平衡员工工作和职责,以避免非本职工作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员工应当管理情绪和调整权力差异的认知,以降低工作角色模糊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5年10期 No.392 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