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勤;柏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以电子信息技术引领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促进电子农务的开展,以电子农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2007年07期 No.173 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和芳芳;史向军;王冬勤;
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女性也走出了封闭与困境,同千百万农村大军一道,参与到生产劳动、经济活动中来,迅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从现状看,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仍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它主要是受陕西地理、人文,社会经济,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自身素质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要加快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需要政府、个人、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
2007年07期 No.17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格根哈斯;曹明宏;
农村是中国的区域和人口的重点,其环境资源状况的恶化趋势,若不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将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使“三农问题”成为越来越难解的症结,而且也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该文在界定环境资源和环境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村地区环境资源利用产权方面缺陷,提出要解决我国农村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应从产权制度方面着手处理。
2007年07期 No.17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莲;蒲春玲;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化最直接、最敏感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具有特殊性,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保障措施,这对于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搞好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提高城市周围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2007年07期 No.173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春玲;陈秀萍;
垦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作为土地经营权进行交易和转移的场所,即要按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体现效率,通过竞争方式进行承包;又要正确处理保障广大农业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缩小职工收入差距,低价对农业职工进行承包。农垦总局应不断完善这种机制,妥善处理农地承包中的各种矛盾,以求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以黑龙江垦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依托,对农地流转市场中土地初次承包和流转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进一步分析了垦区农地承包过程中的不同博弈主体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007年07期 No.17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承敏;
立法对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采取了严格限制的原则。新颁布的《物权法》仍然沿袭了这一精神,集体土地使用权在原则上不允许转让,也不允许设定抵押权。即使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相关的规定和管理措施也比较严格,可是现实又不断冲破法律的界限,变相抵押集体土地的形式多有发生,由此带来的抵押纠纷的相关问题值得思考。
2007年07期 No.173 46-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