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构建与制度安排——对团场体制改革的思考

    王力;贾娟琪;高鹏飞;汪海霞;

    本文结合当前团场体制改革试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团场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向代表现代农业方向的公司化经营发展,改革的重点是重塑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底层制度,找出制约团场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

    2013年06期 No.244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研究

    刘国勇;

    本文基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农牧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流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构建出四类可供选择且适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013年06期 No.244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弃耕地生态重建的制度困境及其重构——以新疆兵团石河子垦区为例

    封玲;汪希成;王雪玲;

    弃耕地生态重建既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又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新疆兵团石河子垦区为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弃耕地产生的制度原因,主要包括鼓励开荒制度的惯性影响、农地使用权的残缺、兵地交接责任不清、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耕作制度以及制度变迁的多变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设计的目标和思路以及制度保障措施。

    2013年06期 No.24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失地农民被征地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湖北宜昌、随州、十堰的实地调研

    仙蜜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且规模不断增大。征地对农民有怎样的影响,农民对被征地的满意度如何,影响被征地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随州市、十堰市三地进行实证调研得出失地农民被征地满意度较低,其中失地农民年龄、促进就业政策的实施状况、征地工作透明度与被征地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失地农民的性别、政治面貌以及征地后生活质量和收入对被征地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3年06期 No.244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基于粗糙集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

    李豫新;李芳芳;王睿哲;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测评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粗糙集理论方法,测算了兵团2001年~2010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研究发现,2001年~2010年间,兵团产业结构合理化综合评价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产业结构合理合理化水平仍然不高。具体表现为兵团产业结构与标准结构之间的差距较大,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性较大,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2013年06期 No.24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兵团第六师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焦心舒;杨丽;

    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是今后农业经营中一件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大事,是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增效,职工增收目标的需要。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出发,对兵团第六师农业产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兵团第六师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的对策。

    2013年06期 No.24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新疆南疆贫困地区新农保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石玉梅;张敏;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伽师县和岳普湖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现阶段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的资金压力大、农民参保意识和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农保"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参保能力,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2013年06期 No.244 35-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兵团就业结构分析:2000~2010

    闫海燕;胡小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关系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通过近10年兵团就业人员在产业、行业、地区和单位等的分布情况,揭示兵团就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兵团就业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呈"一、三、二"格局;农林牧渔业就业比重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就业人员减少,事业和机关单位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技能结构趋于优化;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就业比重下降,北疆垦区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就业比重相应上升。指出兵团就业仍存在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青壮年文盲人口比重高、就业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探索新时期扩大就业的途径,为兵团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13年06期 No.24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运行分析

  • 2013年兵团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及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一季度,兵团各级以首季经济"开门红""投资促进年""职工多元增收促进月"等活动为抓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局。本文分析了2013年第一季度兵团经济运行情况,指出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3年06期 No.24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结构调整

  • 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分析

    吴晚霞;曹正勇;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粮食主产省和消费大省,具有重要的农业地位。而农业结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农业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全面多层次的分析了当前阶段四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揭示了农业产业结构从过去单纯产量比例调整转变为农业生产结构、行业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区域布局、农业组织全面调整的新趋向,并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2013年06期 No.24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视野下菏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探析

    贾纪磊;

    菏泽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义更为重大,任务也更为艰巨。本文对荷泽市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及成就进行了总结,认为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投资不足,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就如何促进菏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

    2013年06期 No.244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居民收入与消费

  •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发展视角的探讨

    陈会玲;

    近10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稳定中逐步缩小的态势,但绝对差距却在扩大,若考虑社会发展指标,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悬殊。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生产要素报酬进行经济学分析,发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恰好包含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并结合中国国情给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013年06期 No.244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区域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王鹏程;曹卓娅;

    收入差距是衡量区域差距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收入差距的不均衡性会严重影响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进程。本文以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指标对该经济圈社会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横向看,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城镇间和农村间的收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而呈现差距不大,城乡间部分地区收入差距较高,但纵向比较各地区无论城镇间、农村间还是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都在缩小。要解决该区域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其核心是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

    2013年06期 No.244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财务与金融

  • 财政支农、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曹祖文;白硕;刘建徽;刘晗;

    本文构建了财政支农、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1978年~2011的时序数据,采用描述统计法分析了财政支农、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应用VAR模型进一步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年~2011年间,财政支农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积极作用,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负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本身存在自我强化机制。为此,本文提出继续扩大财政农业支出比例,改变偏向大中城市的城镇化模式,以改善城乡资源配置不均、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2013年06期 No.244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新疆)与中亚深化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

    李翠花;

    中亚五国自1992年正式独立起便与中国建交往来。到目前为止,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金融合作方面也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并没有因为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而降低双方合作的意愿,这些限制也并不能阻碍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及制约因素的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展区域金融合作。

    2013年06期 No.244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和管理学院简介

    <正>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其前身是原石河子农学院1981年成立的农经系。1996年,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等4校合并成立石河子大学时,在原农经系的基础上组建了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不断完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0年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多层次教学研究型学院。

    2013年06期 No.244 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