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冰;廖文梅;金志农;
文章以2013年赣南13个市(县)200个林农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CD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经济林经营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数量、经营资金、林地面积、市场销售、林业政策、林业科技对经济林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均呈现正相关,而受教育年限对经济林经营收入影响不显著;然后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林农经济林经营收入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劳动力数量、林业政策、林业科技、林地面积、市场销售、经营资本;最后根据经济林经营收入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增长策略:发挥产业带动、市场拉动作用,吸引劳动力向林业转移;健全林业合作社,提高林业合作社的参与率;加大经济林技能培训,实现林业科技创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实施产供销贸一体化战略,促进营销渠道畅通;加大经济林资金投入,拓宽资金融资渠道。
2014年11期 No.26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刚;
作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外的社会第三元,农民工消费极具潜力,农民工消费群体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民工消费面临收入水平低,身份、就业及民生保障乏力,消费环境约束性强,消费文化二元分割等因素影响。继而提出了构建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升农民工消费能力;加强市民身份、就业及民生三大保障,提振农民工消费信心;优化农民工消费的技术、政策及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工消费质量;加强农民工消费教育,引导农民工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等提升农民工消费的路径。
2014年11期 No.26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魁;扶玉枝;
农业"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分析了非洲农业自然资源、农业人口、农业投入和物质装备等生产要素基本情况,然后就非洲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对外贸易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优势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就中非农业合作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非在农业投资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和农业贸易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4年11期 No.261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卢玉文;
文章通过对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三大基地"建设加速,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不断提高,农业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在发展中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业基础保障能力仍较薄弱、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严酷、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业生态技术落后等,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2014年11期 No.26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文新;韩春燕;
文章基于"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及"就业基准"的相关理论,依据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结合兵团经济实际的发展,从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潜力、社会经济效益及固定资产投入四个方面构建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分析基础上,得出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兵团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并针对金融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4年11期 No.26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莉;逄春蕾;周颢;
兵团农发行主要承担了粮棉购销储业务,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努力培育"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文章根据兵团各师部地区农发行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对农发行政策供给及问题做出分析,并从特色信贷政策、创新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管理方式、机制完善等方面做出思考。
2014年11期 No.26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银春;孙卫青;
以膜下滴灌节水模式为代表的兵团节水农业模式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农业种植模式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灌水节水为主、综合利用现代输水、农艺、管理技术以及田间的信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节水农业模式。它具有"两高"、"五省"、"四改变"的特点,值得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但需要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同时,在推广应用中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服务化体系。
2014年11期 No.26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英;
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缘优势赋予了其巨大的旅游服务贸易潜力,但新疆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并不乐观。文章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以及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两个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市场占有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竞争力优势较之西北五省和云南并不明显,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最后结合新疆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11期 No.26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7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左龙;陈闻君;
文章利用脱钩指数分别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和三次产业能耗三个方面分析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1年新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呈复钩状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较高的依赖性;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是新疆主导能源,在多数年份都处于复钩状态,石油从复钩转化为相对脱钩,天然气和水风电则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产处于复钩状态,三产处于相对脱钩状态,二产能源消费量最多,在相对脱钩和复钩之间反复波动,第二产业是新疆未来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领域。新疆应该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实现节能减排。
2014年11期 No.26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晨跃;
文章利用2002-2011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和碳排放量等相关数据,以LMDI分解法为着手点,从经济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排放等四个方面来探索新疆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并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的角度进行碳排放分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经济规模效应和产业排放系数效应对总碳排放效应主要是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主要起到负向阻碍作用;而从贡献度大小来看,经济规模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是最大的正向推动和负向阻碍效应;分行业新疆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工业一直是各效应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贡献度都在70%以上,其余产业影响程度较小。
2014年11期 No.261 59-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社会风险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喀什市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喀什市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困境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2014年11期 No.261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元花;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的提出与践行,如何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显得尤为紧迫。文章通过介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解读《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内容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4年11期 No.261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帆;刘琳;
文章利用新疆199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对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城市化率与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比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影响,而城乡消费差距却成为阻碍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待遇;降低其务工成本。
2014年11期 No.261 75-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