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 新疆兵团城镇化:形势、功能与布局——访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万明教授

    李万明;刘磊;

    加速兵团城镇化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实现兵团自身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兵团城镇已成为发展产业、集聚和稳定人口的重要载体,为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制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期,本刊邀请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磊博士作为访谈主持人,就兵团城镇化问题访谈了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万明教授,李教授向我们分析了新疆兵团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兵团城镇的经济发展、维稳和戍边功能。在分析兵团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优化城镇化布局的路径。

    2015年12期 No.27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名家风采

  • 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万明教授

    <正>李万明(1960-),男,新疆吉木萨尔人,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研究员、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经系教师,兼任新疆农垦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农垦经济、绿洲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等。李万明教授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

    2015年12期 No.2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农业科技投入对减缓农村地区贫困的效果评价——以湖南省国家级贫困县为例

    陈鸣;周发明;

    文章以湖南省2012年20个国家级贫困县数据为样本,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各县域剔除环境因素、随机误差影响前后的农业科技投入对于农村贫困作用的效果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仍然是湖南各县减贫的关键,且湖南应根据各地区效率差异采取不同导向政策。另外,政府财政补贴的增加与金融发展,并不利于减贫的改进,反而加剧贫富差距;而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扩张以及对教育、医疗、信息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则能有效改善农村贫困。

    2015年12期 No.274 5-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

    曹志文;吴志远;

    文章利用1981-2010年中国农村地区人均GDP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进行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获取了反映空间集聚现象的观测值。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省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并未显示出整体上升态势,而是呈现一种周期性波动的现象。根据空间集聚类型的特点可以看出,HH型和LL型空间集聚现象是农村地区空间自相关的主要特点,且HH型空间集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LL型空间集聚地区则大多数为西部内陆省份。从局部地区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仍然有部分区域表现突出。

    2015年12期 No.274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财政支农、农业贷款与农业现代化的动态关联——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

    田逸飘;刘明月;

    文章根据1985-2013年四川省的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影响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农业贷款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的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农与农业贷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冲击效应,但财政支农的冲击效应随着时间逐渐减弱,而农业贷款的冲击效应随着时间逐渐增强。

    2015年12期 No.274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被征地农民消费结构分析——基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

    胡世勇;蒋金凤;

    文章基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68位被征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被征地农民的消费变化,并与农村居民及城市居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被征地农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被征地农民的各项消费均有所增加,消费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消费结构也逐步向城市居民看齐,但食品支出等仍占据重要比重。与农村居民相比,被征地农民消费支出总规模相对较大,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被征地农民在消费支出水平和消费结构上仍有一定差距。同时,被征地农民还存在消费层次较低、消费水平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5年12期 No.27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兵团问题研究

  • 兵团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郑伟财;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新疆和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兵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主动作为,率先争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文章认为,当前兵团存在政策措施不配套、建设规划滞后、交通物流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兵团要想更好地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在加强政策研究,促进政策沟通;加快编制规划,促进规划衔接;加快交通建设,促进道路联通等方面加快进程。

    2015年12期 No.27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途径、难点与建议——来自兵团基层大学生干部的访谈

    唐超;胡宜挺;

    新时期促进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建设屯城戍边新型团场以及兵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文章通过与兵团大学生基层干部座谈的形式,发现兵团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途径主要有做优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创业园区建设与职工技能培训四种途径,但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效率低下、职工综合素质低、致富带头人缺少、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因此,要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应在坚持促进多元增收与团场实际相结合、与提高团场职工能力素质相结合、职工自主创收与政府做好服务相结合、农业增收与非农增收相结合以及职工增收与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深挖大农业优势、大力开展团场创业园区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团场致富带头人以及完善政策供给等方面促进团场职工增收。

    2015年12期 No.27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兵团西向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

    雍会;张静;徐荣;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西向开放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发展优势。文章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沿带区域俄罗斯和中亚等各国的经济、贸易和基础设施状况,结合兵团西向发展实际,将兵团定位为西向开放发展重要窗口、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和西向屯垦戍边的丝路经济卫士,兵团西向发展的路径可选择为以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突破口,在国家战略层面开展与哈萨克斯坦合作,有选择地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农业产业,积极开拓南亚巴基斯坦市场。

    2015年12期 No.27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的对策探讨

    袁新红;

    兵团国有企业作为兵团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其对兵团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兵团国有企业的人才稳定性对兵团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兵团国有企业及其人才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兵团国有企业人才稳定性的要素,最后对兵团国有企业提升本企业的人才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5年12期 No.27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交易成本视角下合作社参与“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优势分析

    韩振国;刘启明;汪力斌;

    "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是一种提升中国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生产模式,其促进了中国养殖业的产业化升级,然而交易和契约的不稳定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H公司"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现实表明,市场和自然风险加剧的有限理性、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加剧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专用性资产投入博弈增加了公司和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交易和契约的稳定性。而现有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的案例表明:公司和农户在合作社基础上可以形成有利于控制交易成本的合作机制,克服了传统"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缺陷,进而能够保证交易和契约的稳定。

    2015年12期 No.274 49-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大户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思考

    詹利娟;王梦晨;肖诗顺;

    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指导农业生产、规避农业市场风险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农业大户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有着独特优势,参与模式多样化且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经济和体制两方面的制约。为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农业大户利用农产品期货的建议。

    2015年12期 No.274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北京市对口援疆成效、特点与建议

    高玉;

    对口支援和帮扶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巩固和增进各民族大团结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援建和田注重优先推进安居工程,重点促进产业振兴,着力完善教育体系,有力促进了和田地区的发展。北京市对口援疆主要特点有:重组领导机构开展援建工作,以科学规划促进对口支援,确立援疆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科学选定对口支援项目,以就业为目标促进产业发展,将对口援疆纳入首都教育整体安排。要推进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应着力做好产业援助、人才援助和创新机制三项工作。

    2015年12期 No.27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加快新疆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思考

    夏赟;

    综合保税区的建设能大力促进海关功能叠加,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促进地区贸易自由化,提升综合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加速地区发展。文章通过对综保区概念及功能的介绍,分析了新疆综保区发展的现状、优劣势以及综保区建设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新疆综保区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今后发展的对策。

    2015年12期 No.274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城镇化

  • 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新途径:小城镇产业城乡间融合

    周健;

    "小城镇"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可以很好地沟通农村与大中城市,而小城镇产业是与城市格局、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都紧密衔接的重要基点。小城镇产业城乡间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与不同层次的市、镇融合的过程,其必然伴随和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也是实现小城镇产业区域统筹与协调、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持久动力,可以实现产业互融发展与产业空间融合发展的有效对接,进而进一步提升小城镇产业水平和城镇化水平。

    2015年12期 No.27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

    任凯丽;朱志玲;受梦婷;

    文章以宁夏19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不均衡态势;经济环境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社会环境、城市服务环境与生态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

    2015年12期 No.274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我国工伤保险基金风险及其规避

    郭婷;

    我国目前工伤保险基金的收缴和支付均面临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缴风险源于覆盖范围小、参保率低和费率机制不完善;低统筹层次、先行支付制度、老工伤全面纳入统筹管理和工伤保险待遇提高增加了基金支付风险。为此,应通过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工伤保险立法层次、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制定科学、有激励性的费率,调动企业参保积极性,降低基金收缴风险;通过逐步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先行支付制度、健全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加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监管规避基金支付风险。

    2015年12期 No.274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工作研究

  • 江苏云台农场打造“云农场”的基础与构想

    林萍;

    文章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从个人到企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上层到地方对打造"云农场"拥有的基础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阐明了农场发展"云农场"存在定位不准、模式单一、人才缺乏等困难。最后,文章依托农场现有的农业资源、产业优势和思维定式,就如何打造"云农场"提出了初步发展构想。

    2015年12期 No.274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目录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