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丹;刘自敏;
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作为供给主体为成员农户提供农业服务,还能够作为农户需求表达的载体,帮助农户获取其他服务供给主体提供的外部农业社会化服务。文章基于选择性激励和交易成本理论对合作社获取外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一步作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理论研究表明,合作社不仅能够通过选择性激励方式促使农户有效表达需求,并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需求表达机制;还能够通过联合分散的小农,降低外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而实证分析也表明合作社在帮助农户获取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外部主体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相应措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7年02期 No.28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洪炜杰;朱文珏;胡新艳;
以何种方式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土地农情特点,以水稻的收割环节为例,研究农户对农机技术采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当农户农地种植面积增加时,农民也会倾向于采用农机服务外包行为,而自购农机行为并不会显著增加;而且,农户种植面积平方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对自购农机行为影响也不显著。这表明在我国目前土地农情特点约束下,随着农户种植面积的增加,农机服务外包行为未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结构。基于此,文章认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的政策导向在于从外部服务角度推进支持农户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展。
2017年02期 No.288 13-1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袁奥博;臧怡宏;罗子嫄;
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变换代理变量、计量方法和模型设定等稳健性检验,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密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雇员密度对农业发展有积极影响,金融机构网点数和雇员数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金融机构和雇员数二者与金融机构资产额呈现替代关系。最后就通过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密度助力农业发展作了讨论。
2017年02期 No.288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太祥;王智慧;王腾;
文章基于1992-2014年经验数据,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了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新疆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就业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劳动就业量的增加先于经济增长,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是导致劳动就业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新疆产业发展不是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亦然。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新疆劳动就业的政策建议。
2017年02期 No.28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婷婷;马洁;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框架下构建包含开放环境、开放规模、开放潜力的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0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10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四类:发达开放区(重庆、四川、陕西)、中等发达开放区(内蒙古、广西、云南)、一般开放区(宁夏、新疆)、落后开放区(甘肃、青海)。(2)西部10省整体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较大,西北地区严重落后于西南地区。最后,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针对不同类别,提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2017年02期 No.288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滨;唐云平;叶永梅;
文章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法、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依存度和RRCA指数法等分析方法,选取2003-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江西省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茶产业目前虽然还有比较强的优势,但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缩小。最后,文章提出了推进茶叶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注重茶叶质量;打造江西茶叶品牌,实现江西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茶产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2017年02期 No.28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59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邱海兰;秦克清;廖文梅;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林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江西省11个地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对数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公路建设与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公路里程数每增加1%,林业产值增加0.84%,林地面积增加1.28%。公路建设不仅能够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使生态效益增加。因此,对江西省而言,应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建设质量,促进林业发展。
2017年02期 No.288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岩;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建设项目,对于满足严重缺水的中国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线正式通水已逾两年,但因流经沿线长,途径地域广,沿线情况复杂等原因,输送到受水区时的水质已不容乐观。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的安全卫生,除了继续有序地实施关停沿线污染企业的规划外,基于总干渠水源保护区的特殊性,建设水源地保护区的公益林生态屏障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办法。但仅靠政府力量单一建设,速度与效率是不够的。发动社会力量在总干渠生态保护区建设可交易公益林或许是一个新思路。
2017年02期 No.288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