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贫困意味着什么:农村低保户家庭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程中培;

    贫困的特征不仅是贫困研究的焦点,也是反贫困行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文章基于反贫困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低保户和非低保户在家庭发展能力维度上的差异,进而探讨农村低保户的家庭特征。研究发现,低保户家庭的财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较差,低保户的贫困不仅表现为家庭禀赋的不足,也体现为家庭功能缺损和家庭策略贫乏等。基于此,文章认为从家庭层面进行贫困识别与帮扶,实施家庭发展政策以提高贫困家庭禀赋,促进其家庭功能的健全和家庭策略的改善,可以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2017年03期 No.28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户参与资金互助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徐州的调查数据

    张培;王爱民;

    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依据,基于江苏省徐州市82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农户参与资金互助社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变量对农户参与资金互助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行为态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观测变量政策意见、亲朋意见、能力禀赋和精力禀赋等对农户参与互助社行为有正向影响。因此,建议采取政策扶持等措施增强农户参与互助社的意愿,以促进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

    2017年03期 No.289 10-1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综合评价——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刘静;周玉玺;

    文章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沿黄河流域九省2004-2014年的数据,建立了一套涵盖13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流域9个省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四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结果由"劣"级转化为"中"级,山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五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结果没变。

    2017年03期 No.289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喀什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及增收对策研究

    张霞;胡建元;

    文章通过梳理2003-2015年喀什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变迁的历程发现,喀什地区农民收入绝对量不断增加。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递减性,工资性收入的主体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补充性。基于喀什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变迁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农民增收的有效对策。

    2017年03期 No.28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丝绸之路经济研究

  • 丝路沿线九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何剑;肖凯文;刘培勤;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市(以下简称"丝路9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索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陕西、重庆和四川属于产业创新能力较强,其他省市产业创新水平较低,但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金融发展效率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发展规模、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企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资本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供给效率;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创新产出型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2017年03期 No.289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

    倪超军;王丹;

    文章基于新经济增长及新经济地理理论,选取2009-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为样本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问题。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他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根据以上结论探讨促进一带一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建议。

    2017年03期 No.289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72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研究——基于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余丝丝;任群罗;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提升新疆与丝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文章运用1992-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别从新疆和全国两个层面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全国贸易效率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研究新疆与丝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效率。结果表明,GDP规模、是否邻国、人口、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新疆出口和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新疆出口贸易效率和进出口贸易效率与全国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在进出口贸易效率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此外,与全国相比,新疆与中亚邻国之间存在相对和绝对的贸易优势。因此,在核心建设区过程中,应适时把握发展机遇,增强与中亚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改善在贸易中的不足之处,实现共同发展。

    2017年03期 No.289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疆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周小飞;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新疆的出口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急需调整和改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需要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融资等各方面支持。文章采用1995-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检验、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分析新疆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利用情况制约着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新疆金融发展效率、政府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促进作用。

    2017年03期 No.289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产品加工与贸易

  • 中国羊毛贸易及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许荣;肖海峰;

    文章在分析中国羊毛贸易特点的基础上,从生产、价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比较优势指数等方面对中国羊毛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指标评价,最后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羊毛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作为羊毛生产大国,中国羊毛贸易逆差严重,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相比其他羊毛主要生产国,不具有竞争优势;中国的GDP对羊毛进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其他主要进口国的人口数量、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中国羊毛进口价格以及中国的羊毛产量对中国羊毛进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理论假设相符。

    2017年03期 No.289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柑橘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2001-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刘滨;叶咏梅;康小兰;

    文章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依存度和RRCA指数为分析工具,以2000到2015为时间序列,对江西省柑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柑橘产业具有比较强的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柑橘果园面积和产量,实现规模经济;品牌推动特色柑橘;提升加工创新技术,实现柑橘强省等政策建议。

    2017年03期 No.28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山东省马铃薯成本收益研究

    赵承强;王士海;

    文章利用统计资料对山东省马铃薯成本收益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马铃薯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占比最高,租赁服务费用偏低,总成本呈逐年增加趋势;山东省马铃薯成本利润率保持在40%以上,利润保持在每亩1000元以上,收益水平远高于国内其他马铃薯主产省份,同时也远高于省内其他主要农作物的收益水平。最后,文章提出要通过加强科研投入、构建种薯生产体系、完善马铃薯生产支持政和保险政策等建议,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2017年03期 No.289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水稻生产的环境外部性成本评估——以阿克苏温宿县为例

    徐榕阳;马琼;

    为了正确判断水稻种植的环境问题,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新疆水稻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分解求和法,列举了新疆阿克苏温宿县水稻生产的负外部性影响,并对其环境负外部性问题进行了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温宿县水稻种植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成本为4.3125亿元,其中,水稻生产过程中化学污染的环境成本是最主要的外部环境成本,其环境价值损失为2.1145亿元。基于此,文章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灌溉过程中,应该节约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应该选用残留物少且有机的化肥农药,选用高产抗病抗虫水稻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017年03期 No.28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反贫困

  • 甘南藏区金融扶贫与政府扶贫的协调性研究

    黄河;杨林娟;华怡婷;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与政府扶贫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测算模型与评判标准,并以甘南藏区为例,对藏区2000-2014年金融机构与政府耦合协调扶贫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内对藏区脱贫的贡献程度大小不一;两者的耦合度长期处于颉颃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已经历了"严重失调扶贫—中度失调扶贫—轻度失调扶贫—低水平协调扶贫"四个阶段。最后,建议政府与金融机构在扶贫政策上应紧密配合,共同促进藏区脱贫。

    2017年03期 No.289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研究——基于新疆农村的数据分析

    玛依拉·米吉提;

    文章利用新疆1988-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运用洛伦茨曲线确定的广义二次法,估计该阶段新疆农村基尼系数和贫困发生率,采用Hendry"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新疆农村贫困变动、收入增长与不平等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或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即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但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产生消极的影响,即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的效应。研究结果还显示,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的积极影响大于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新疆农村贫困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要注重收入差距的缩小,使贫困群体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收益。

    2017年03期 No.289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