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农垦论道

  • 从历史与现实视角看农垦的核心制度设计与未来战略

    王曙光;

    农垦系统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解决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农垦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社会认知层面被深度边缘化。文章从我国古代屯田制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探讨了屯田史上政府干预与激励机制构建、实施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汲取历史经验,我国在农垦核心制度设计方面必须实现几个兼顾,即兼顾实施国家战略与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兼顾保障农垦体系的国有性质与提高农垦的经营自主性与市场竞争力,兼顾提高农垦的效率和提高农垦职工的福利。文章强调,农垦切忌为市场化而市场化,切忌在市场化过程中忘记"建立应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全球化挑战、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国家队"这一"初心"。

    2018年06期 No.304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中国粮食产业地理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

    李文华;李丹丹;王秀妹;黄秀全;

    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出发,选取1999-2015年全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区位熵、产业集中率等计算粮食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并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粮食产业地理集聚的基本事实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自1999年以来粮食产业地理集聚水平总体稳定,其中水稻、玉米集聚特征稳定,小麦集聚水平呈稳步增长趋势,豆类、薯类波动性较大。(2)政府财政支持、交通条件能够提高东部地区粮食产业集聚水平,但市场需求及自然因素不利于东部粮食产业集聚;自然条件、城镇化水平提高了中部地区粮食产业集聚水平;政府财政等不利于西部粮食产业集聚,只有以耕地面积为衡量的自然条件提高了粮食产业集聚水平。

    2018年06期 No.304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离乡不离土”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基于农民工市民化角度的分析

    刘林;于强红;贺坤;

    "十三五"时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改善人地关系、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文章测算了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进而实证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较低,尚未达到"半"市民化阶段,其中,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市民化拉低了农民工的整体市民化水平。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存在差异。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对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代际差异,其中,东、中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显著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且不显著,相较于新生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更大。

    2018年06期 No.304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论台湾农会、农业合作社和产销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苑鹏;

    台湾农业组织主要有农会、农业合作社和产销班,它们都是农民的组织,遵循自愿加入原则,组织目标均为改善农民经济利益,但是组织性质、创设的法律依据、产生背景和演化轨迹、成员联结纽带、治理机制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政策含义是,在农户异质性增强,但小农仍占农业生产经营基本面的发展阶段,政府应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鼓励民间创新与发展综合与专业并重的多类型农业组织,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需要。

    2018年06期 No.304 24-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质量等级差异对农业龙头企业签约量的影响

    税文兵;鞠林杉;

    订单农业中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签约量是影响农户生产安排和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决策参数。在其实际运营过程中,农户农产品的供应容易受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质量等级,这对农业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了重要影响。文章以企业期望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签约量决策模型,并采用二分法对目标函数一阶导数进行求解,分析了农产品供应率、加工成品率及加工成本对签约量和期望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产品供应不确定情况下,农户总签约量应大于市场需求的总值且农产品的供应率越高,农户总签约量越小;与较低质量农产品相比,较高质量农产品的重要参数变化对签约量和期望收益的影响大;对同一质量等级的农产品,签约量和期望收益对农产品供应率、单位加工成本的变化较灵敏。

    2018年06期 No.304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低碳发展视角下新疆经济效率区域差异测评研究——基于超效率DEA-Undesirable-SBM模型

    朱金鹤;韩晓乐;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技术(DEA)研究方法,使用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新疆各地州市2005-2015年的经济效率及投入产出优势。实证分析结论如下:⑴低碳发展视角下新疆整体经济效率呈震荡上升趋势,11年内经济效率均值呈"W"形态分布;⑵新疆各地州经济效率呈稳步上升态势,南疆、北疆及东疆区域经济效率均值依次递减,与全国东、中、西效率递减经验相悖。就增速而言,新疆经济效率呈现出正常的"东、北、南"依次递减趋势;⑶从空间布局看,新疆区域经济效率空间分布呈"点、带、片、区"的特征,各地州市空间格局呈显著的"南高北低东最弱"空间分异状态。

    2018年06期 No.304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魏珍;

    文章利用2007-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递进回归实证模型,探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分层次和区域的社保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社保支出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社会保险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社会福利及救助支出,后者产出弹性显著为负;各区域社保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显著为正,而东部地区显著为负;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水平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失业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社保支出水平适度、结构优化,完善社保筹资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等建议。

    2018年06期 No.304 48-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6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城镇化视角下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改进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

    徐政;魏景赋;田文举;

    文章从城镇化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各省份以城镇化程度和碳排放水平分为六类地区,采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0-2014年间人口因素与碳排放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人均GDP、能源强度和碳排放成正相关,而不同地区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其中,高碳排放低度城镇化地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碳排放关系最大,而其余五类地区则是人口规模与碳排放的关系最大。最后,本研究针对每类地区的各自特点给出了相应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2018年06期 No.304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兵团经济研究

  • 兵团三次产业空间聚集研究

    刘文红;汤莉;王坤;

    研究兵团产业空间聚集发展现状等问题对推进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分析了2010-2016年兵团三大产业的空间结构、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兵团三次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均不高,三次产业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三次产业全局Moran's I指数结果均为负,三次产业发展具有负向空间相关效应和局部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兵团应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的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基于区域资源环境禀赋差异和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和空间联系,有效推进兵团三次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发展。

    2018年06期 No.304 64-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兵团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英;

    农业生产是兵团农工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高,利润率较低,通过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提高保费财政补贴比例有助于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通过对兵团农业保险现状、存在问题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兵团农业保险需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农险产品供给,通过构建"互联网+融资+保险+农业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产融"综合服务,通过政府引导,加强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利用保险机制做好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模式。

    2018年06期 No.30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术思辨

  • 西方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流派兴起与实验方法——兼论中国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的研究生培养范式

    何一鸣;

    从西方农业制度经济学的演进历史来看,新佃农理论在古典与新古典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交易费用与风险因素,开创了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则是一门关于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实验方法应用。因此,中国的农业制度经济学的学科设置分为农业市场组织的契约分析、农村要素产权结构比较与自然资源环境管制理论三个方向。

    2018年06期 No.304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综述

  • 我国低碳技术研究:现状、进展与演化——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量化分析

    李芬妮;张俊飚;何可;沈雪;

    作为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手段,低碳技术不论是在国家战略方针或是研究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均较高,但详细阐述低碳技术的文献却并不多见,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其研究的现状、进展与演化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通过借助文献计量软件,运用高频关键词及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知识图谱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及突现词分析等,依托2005-2016年CNKI数据库中CSSCI数据库的低碳技术领域中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关于我国低碳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低碳技术发展路径、低碳技术与产业和企业的战略转型、低碳技术与国际贸易、低碳技术与社会转型以及低碳技术与政府间关系等五大主题展开。在研究演化路径上,低碳技术缘起于低碳经济研究并随之不断发展、繁荣与深化,研究热点不断转向、变迁,但基本沿着由理论到实践、由宏观转向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的多元化、系统化、综合化道路发展,主要经历了初步发展、蓬勃发展和深化完善三个时期。未来,我国低碳技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将围绕碳交易、碳税、生态文明与碳排放展开。

    2018年06期 No.304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7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