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小辉;史清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借贷行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即与借贷水平不断上升相对应的是借贷面的不断萎缩,农户借贷行为越来越不活跃,主要原因并非信贷约束,而是农户收入增长和投资机会缺乏;从借贷来源和用途看,农户借贷主要来自于民间,正规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且受到经济周期和政策的显著影响;低收入农户借贷用途还主要停留在生活层面,而高收入户具有明显的负债经营特征,且更可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民间金融是农户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型的助推器,而正规金融是非农户实现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让农村正规金融在农户向非农户转型过程中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信贷支持,有助于加速农户经济转型,助力农户经济增长更上一个台阶。
2018年08期 No.306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1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乐;陈盛伟;
林业是弱质性产业,其生产经营过程漫长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山东省为保障林业经营者经济利益,激发林业生产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于2013年开始试点政策性森林保险。当前山东省政策性森林保险面临法规不完善、供需双向不足、保费补贴种类少且结构缺乏灵活性、查勘定损困难等诸多现实困境,建议通过推动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法规体系、提高林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增加森林保险供给主体及产品种类、优化政府保费补贴结构、完善森林保险的配套设施等方式加以解决。
2018年08期 No.30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涂金杰;
"农地托管"作为一项新型农地经营的创新模式,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具有积极响应。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农民农地托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托管服务获取渠道对农地托管意愿具有差异性影响,性别、年收入和人均耕地正向显著作用于农地托管意愿,而家庭人口和托管距离对这种决策行为构成约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释放女性非农就业,完善农地托管市场,尊重农民主体意愿等政策建议。
2018年08期 No.306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玉琦彤;周子涵;
文章采用DEA模型对2011-2015年省际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并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地区分布不均衡,表现为效率高的地区呈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高",而在效率偏低的地区则呈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低"。第二,绿色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经营的单因素变量均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负向效应,而两者的交互项则正向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的中间调节作用是积极的,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有效促进绿色科技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
2018年08期 No.306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冯元元;徐爽;周书应;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湖南农村居民消费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文章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基于湖南101个县(区)的数据分析湖南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的时空演变趋势。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10-2016年湖南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的重心总体向西、向南移动;(2)消费市场空间逐年增大;(3)消费能力在东西方向上强于南北方向;(4)西南部农村地区对湖南农村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进而,针对湖南四大区域分别提出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策略:长株潭地区的消费产品应向享受型发展,实行等级定价策略;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消费产品应向发展型转变;大湘西地区应以生存型资料消费为主,实行低价策略。
2018年08期 No.306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剑;周静;
受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人口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及消费需求者,人口发展状态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居民消费必须把握人口变动态势。文章基于2001-2016年3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人口年龄、教育、城乡及性别结构与多层级居民消费支出水平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看,2001-2016年人口结构变动对中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大于对高、低层级消费水平影响。说明中等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受人口结构影响更敏感和有弹性。第二,从空间层面看,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水平间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少儿抚养比例增加对高消费结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老龄化趋势则正向影响消费支出,教育水平提高明显促进中西部消费支出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正效应在东部地区较明显,性别比例变化在各区域间同质性较强。
2018年08期 No.306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83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