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农垦论道

  • 农垦体系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国家农业安全视角

    王曙光;

    长期以来,我国大豆产业中存在的贸易依存度高、产业链受国际垄断粮食资本较深控制、种植面积大幅降低和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对我国的大豆产业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安全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决策层面和产业层面的高度重视。文章基于对我国在全球大豆产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变迁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国内大豆产业供求和产业链现状的深入剖析,认为要彻底扭转我国在大豆产业上的被动局面,逐步复兴农垦体系大豆产业并带动大豆主产区规模化大豆产业布局,是一条契合我国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有效路径。文章提出了系统的大豆产业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大豆产业振兴提出了若干战略建议。

    2018年12期 No.31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我国农产品企业出口行为

    李慧;孔哲礼;郭煜;

    各国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文章统计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受TBT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利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提供的我国对世界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就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农产品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同时,利用WTO的综合贸易情报门户网站(ITIP)提供的WTO各成员国的TBT通报数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TBT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BT的实施会抑制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行为,不利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TBT不仅在各种常见出口经营绩效上显著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在生产效率这一重要维度上对企业整体经营发展产生了抑制效应。

    2018年12期 No.310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虚拟土地资源视角下中国棉花进口影响因素研究

    王彦发;马琼;康海燕;侯玉龙;

    文章在分析中国棉花进口贸易数量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中国棉花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因素,并基于1978-2016年中国棉花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中国棉花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棉花虚拟土地资源从近年开始下降,影响中国棉花虚拟土地资源因素有棉花单产、国内棉花需求、市场化程度。其中,国内棉花需求、市场化程度对中国棉花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影响显著并呈正向关系;而棉花单产与中国棉花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呈负向关系。

    2018年12期 No.310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羊肉价格波动对羊肉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Nerlove模型的实证分析

    林欣;肖海峰;

    为了解羊肉价格波动对羊肉供给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6年西部七省的羊肉价格和羊肉产量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Nerlove模型对我国羊肉供给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羊肉的短期供给价格弹性为0.0559,长期供给价格弹性为4.0803,当期羊肉供给受前期羊肉产量的影响程度较大且显著,滞后一期的玉米价格对羊肉产量存在负向影响,但作用较小。在总结羊肉供给反应特征并剖析原因之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12期 No.31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城镇化对中国不同区域碳排放影响的对比分析

    朱中军;魏景赋;田文举;

    城镇化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将中国29个省市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2005-2015年产业城镇化、收入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对各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城镇化对三个区域碳排放影响的总效应是正的,而且比非城镇化因素影响更明显;城镇化的各要素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政府应该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制定不同的减排政策和城镇化规划方案。

    2018年12期 No.310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1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效应评价研究

    王晓蜀;陈昌兵;张娜;

    文章以年鉴数据为基础,以倍差法模型为手段,分析评价了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总体效应显著;南疆的政策效应高于北疆;2013-2015年政策效应高于2010-2012年。因此,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口援疆政策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延续下去;从支援方来看,结合人才援疆、制度援疆和产业带动等手段,提高新疆的"造血"能力,应成为未来持续支援新疆的重要手段;从受授方来看,则要在提升自身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贫富差距。

    2018年12期 No.310 35-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52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沿线省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及空间差异研究

    杨宏伟;李雅莉;郑洁;

    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份2005-2016年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度总体上处于拮抗状态;协调度总体处于严重失调与轻度失调阶段之间,二者系统整体协调发展不高;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东部高、中间低、西部高的发展空间格局,但协调性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2018年12期 No.310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林业经济

  • 林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静;谢彦明;党国英;

    文章采用SFA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基于我国林业上市企业2011-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企业产能利用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林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62.76%,过剩产能较为严重,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企业规模、非物质专用性资产、物质专用性资产、生产人员密度、代理成本、研发密度和资本密集度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财务杠杆、年龄、固定资产扩张率、资本固定化比率和国际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企业规模、生产人员密度、物质专用性资产和国际化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从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财务杠杆和促进企业"走出去"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2018年12期 No.31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业PPP项目生态系统构建及其共生度测度

    江妍;李洁;林涛涛;袁竞峰;

    PPP模式的出现为我国林业建设带来新的融资渠道。林业PPP项目投资额大,经营时间长,全生命周期内涉及多个成员的加入,容易产生利益诉求的冲突,协调成员的利益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律协调于系统中,并促进系统的演变和发展。因此,文章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建立起PPP林业项目生态系统模型,识别各利益相关者在该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相互联系,基于此建立层次结构图,使参与者统一于该生态系统中。依据生态理论中的共生度理论,对利益相关者间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可以对项目内成员行为及时做出调整。最后以广西七坡森林公园为例,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2018年12期 No.310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演进和驱动因素研究

    邓光耀;

    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与马尔科夫链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演进过程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与全国相比,东部地区各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更高,而中西部地区则更低;中国各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呈现两极甚至多极分化的现象;各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在2001-2016中出现了较大提高。(2)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金融发展和城镇化率的提升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之间呈现"U"形曲线特征。因此,政府在加大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同时,应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城镇化水平,促使出口产业技术水平的升级,调整进口产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18年12期 No.310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张风丽;

    文章运用偏离指标对新疆1990-2016年金融资源配置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贷款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不一致,二者间处于不协调状态,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较弱;新疆各地州的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偏离效应差异凸显,地区间差异较大。因此需优化金融结构与投向,营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环境,加大金融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快促进新疆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12期 No.310 75-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吴艳霞;周春光;

    文章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及环境等要素进行评价,得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各省差异情况;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影响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结合中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提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以尽快缩小区域差距,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018年12期 No.310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兵团第八师酿酒葡萄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永静;胡露月;

    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及访谈的方式,对兵团第八师酿酒葡萄种植、加工、葡萄酒销售等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第八师酿酒葡萄产业存在契约可靠性下降、经营主体信心不足、生产成本难控制、产业链不完善以及政策信息不流通五个问题。基于此,结合第八师酿酒葡萄产业化发展目标,提出应尽快完善产业链、抓好质量管理等具体建议,以促进第八师酿酒葡萄产业稳步发展。

    2018年12期 No.31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农垦经济》入选“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农业经济类A刊扩展期刊

    <正>11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新疆农垦经济》被评定为"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农业经济类A刊扩展期刊。此次入选"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农业经济类A刊扩展期刊,是对《新疆农垦经济》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的充分认可,也表明近年来《新疆农垦经济》针对提升办刊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2018年12期 No.31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6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