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敏;陈美玲;
文章通过回顾和疏理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40年改革发展历史脉络,充分证明: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致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通过40年改革发展,坚持了"为农、务农、姓农"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方向,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代,供销合作社面临新挑战,回顾总结40年改革发展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全面深入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使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年01期 No.311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吴东立;谢凤杰;
文章基于辽宁省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农户人情消费支出这种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参与新农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人情消费支出显著减少,说明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对于人情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正规信贷机制未引起农户人情消费支出的减少而是使其显著增加;人情消费具有刚性,现实经济中,农户收入以及外界冲击对人情消费支出不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在农村地区针对农户重点关注的疾病、养老、教育等建立更广泛、深入的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健全正规及非正规的融资机制;此类措施为改善农村愈演愈烈的随礼现象,引导农户进行更理性的人情消费行为提供政策基础。
2019年01期 No.311 15-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观长;陈春桦;陈风波;王建军;
文章利用4省388份稻农入户调查数据,从地块层面的微观视角探讨了稻农采用直播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方式主要有直播、抛秧和插秧,因减少了育秧、插秧等环节,省工节本的直播稻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他栽植方式。务农人数少、劳均耕地面积大的家庭农业劳动强度大,倾向于种植直播稻;中稻生长光温均衡,不易受春寒和秋旱气候影响,种植直播稻的可能性大;若当地请工或请机械不易,没有雇佣劳动力或机械替代自家工,倾向于种植直播稻。此外,各地区水稻生产气候适应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条件不同,稻农栽植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基于此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农业政策,细化水稻补贴政策标准;建立多样化和多方面适应的育种技术体系;完善直播稻各环节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
2019年01期 No.311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