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农垦论道

  • 农垦体系与地方发展:市场机制下的垦地共生模式

    王曙光;

    长期以来形成的农垦与地方隔离的"二元体制",深刻影响了要素和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人为造成农垦与地方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不均衡结构,不利于一个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文章结合垦地融合的成功案例,深入分析了市场机制下垦地共生的社会服务和公共品供给的融合效应、先进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农业组织体系和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升级效应、社区建设中的协同效应、工业化进程中的互补效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共享效应、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中的保障效应,并对未来进一步深化垦地融合提出了七大政策建议。

    2019年02期 No.3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热点追踪:乡村振兴

  •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历史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发展道路

    张坤;田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城乡融合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其核心取向是以人为中心,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历史进程发现:自传统社会以来,城市和农村便走向分化与对立,与之相伴的是城市的日渐繁荣和农村的日渐衰落。21世纪以来,城乡关系出现转折并开始走向一体与融合,"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文章认为只有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以人为中心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2019年02期 No.312 5-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正确处理三大辩证关系

    郝梦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基于对"三农"问题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民首创的辩证关系、市场功能和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制度建设和文化涵养的辩证关系。这三对辩证关系分别从不同层面回答战略实施路径必须要全面统筹、有机统一,避免陷入乡村发展的困境,进而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2019年02期 No.31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三产融合”发展的社会政策内涵与实践中的几对关系辨析

    马彦丽;胡一宁;李宗奇;

    仅从创新和产业内分工整合的角度强调"三产融合"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其社会政策内涵。文章从中国农村发展的政策沿革解析"三产融合"的社会发展内涵,分析了"三产融合"发展与城市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关系,以及"三产融合"发展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激励工商资本的积极性的关系,指出"三产融合"发展不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唯一目标,不能对该目标抱有过高期望,在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方面,"三产融合"在实践中更像是一门综合权衡的艺术。

    2019年02期 No.312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情景下农户林地产权转出的契约行为转化机理——基于交易效用视角的分析

    徐冬梅;刘豪;高岚;

    文章基于当前林地流转低效背景,采用交易效用理论厘清不同情景下农户转出林地意愿转化为契约行为的内在机理,指出农户转出林地产权的意愿转化为行为既权衡林地经营净收益、交易成本、流转收益等可估算的货币性效用,还考虑契约行为是否影响其感知林地资源特殊功能享益、稳定收入偏好等非货币性效用。

    2019年02期 No.31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农村收入差距视角我国农民子女教育获得研究

    付晶晶;张杰;

    文章通过分析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2013)数据,探讨了收入差距对我国农民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会导致教育差距,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解决教育的性别歧视问题,能够冲淡子女自身健康状况和父母因素对其教育获得的影响,但并不能削弱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对子女教育获得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相比于父亲的受教育水平,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不显著。

    2019年02期 No.312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政府服务、资助对象选择与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比较

    张益丰;王晨;

    政府对于农业合作社微观层面的扶持体,现在对合作社经营状况的动态识别与精准帮扶,实现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形成融合发展。文章以SSCP分析范式论证了政府作为行动中继者根据组织环境异质性条件对合作社经营能力与农户能力的精准筛选,实施多元服务驱动(提供生产服务、供销服务、市场运营服务、信用服务)来激励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弱化"企业领办型"合作社内部成员异质性矛盾,提升"小农参与型"合作社的市场嵌入能力,帮助"衰亡型"合作社及时转产与实现充分就业的"四重"目标。

    2019年02期 No.312 39-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刘菁;庄晋财;

    针对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技术供给主体间合作中存在的"貌合神离、名存实亡"的现象,在合作双方间只能达成不完全契约的现实基础上,将合作主体的行为分为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两种,构建了两方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主体间不同合作程度选择下的合作演化过程和结果,发现在多因素作用下会出现多种合作状态的形成。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正式契约中的利益分配与政府规制对于合作中双向隐性机会主义行为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仅依赖正式契约的激励机制,其缓解效果是有限的,而政府规制下的基于合作效益提升程度差异化政策奖励的方式是矫正合作主体行为的有效补充。总的来说,隐性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需要合作双方与第三方主体共同努力,通过合作的信任机制与外部的矫正与监督机制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合作创新的稳定和发展。

    2019年02期 No.312 4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规模化养殖和区域差异视角下中国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测算分析——关于中国18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研究

    刘安轩;钟涛;罗建章;

    为了解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分布情况,文章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7-2015年中国六大区域18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有显著差异,大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最高,中规模环境效率最低,小规模效率处于二者之间,并且三者环境效率改进的空间均较大;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的区域和省际差异同样巨大,区域环境效率呈现不均衡发展;在考虑到非期望产出因素后,经济落后省份效率排名明显下降,经济落后省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明显低于其他省份。

    2019年02期 No.31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投入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西北地区省际R&D投资规模和结构的视角

    黄明凤;姚栋梅;石榴;

    文章利用2001-2014年西北地区R&D投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的规模和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和结构上的R&D投入能有效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从投入要素来看,R&D人员投入的影响弹性高于经费投入;从不同地区来看,青海省R&D投入对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显著,甘肃省R&D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新疆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从结构角度分析,高校在R&D人员的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面促进效用最显著,政府在R&D经费的投入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用最明显。

    2019年02期 No.312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研究综述

  • 贫困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下)

    史清华;魏霄云;万广华;

    减少贫困作为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在减贫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量文献基于中国减贫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要进一步取得减贫工作的成功,就要理顺贫困问题的总体逻辑,四个回答问题:何为贫困,即贫困的识别和测度;贫困如何发生,即贫困的产生机制;为何扶贫,即贫困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贫,即寻找有效的扶贫策略等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文章对贫困问题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期明晰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2019年02期 No.312 7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88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新疆农垦经济》

    <正>联系地址: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石河子大学(东区)《新疆农垦经济》编辑部1696信箱电话:(0993)2058262传真:(0993)2058262电子信箱:xjnkjj@qq.com xare2000@263.net邮编:832003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石河子市分行营业室账户名:新疆农垦经济编辑部账号:65001630100052507434

    2019年02期 No.312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3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