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农垦论道

  • 农垦体系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

    王曙光;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农业技术进步涉及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转型,同时必须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技术推广体制方面探索新路。作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农垦体系未来应该在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技进步共同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以科技进步为支点,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农业安全提供战略支撑。

    2019年04期 No.314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热点追踪:乡村振兴

  • 农业多功能视域下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破解

    谢彦明;张连刚;张倩倩;

    农业农村是一个有机体,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意,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更是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无限空间。文章从城乡、工农演进的视角分析了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功能演进与乡村发展的关系,研判了我国农业多功能性的进程与乡村振兴的策略,揭示了"农业提质增效政策转型—农业多功能性回归—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在明确生产主义导向下我国农业功能单一化造成乡村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政策转型、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2019年04期 No.314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0K]
    [下载次数:693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的困境及其路径探析

    段端磊;王颖;

    农村实用人才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其在农业科技推广、带动土地有序流转、改变农村生产方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证研究法,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文件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和农业调查相关数据基础上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存在人才流失、分散、低端同质化严重,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建设的积极性低,使得乡村振兴动力不足,各地发展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鉴于此,必须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供给与培养,优化人才的结构与布局,改革人才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以优质的人力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2019年04期 No.314 16-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LA/AIDS拓展模型

    谭莹;张俊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明晰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城镇化因素直接引入LA/AIDS模型,利用变系数SUR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对城镇居民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中对肉类、粮食、干鲜瓜果、鲜菜和在外用餐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蛋类和油脂的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019年04期 No.314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2K]
    [下载次数:6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效应分析——基于云贵川三省46个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温虎;王阳;

    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的冲击,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日渐凸显。基于2007-2015年云贵川三省46个市农业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2)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特征。(3)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和风险水平抑制了农业产出的增长。由此推论,根据不同区域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程度,针对性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是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04期 No.314 34-4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704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农村承包地退出:典型做法、面临问题与改革建议

    刘同山;吴刚;

    为部分农户退出农村承包地提供制度安排,既是支持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文章在梳理农村承包地退出政策出台背景的基础上,基于近几年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试点试验,将农村承包地退出归纳为政府收储型、集体收储型与自发交易型三种类型。总体来看,全面实施农村承包地退出,在思想认识、实现方式、后续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退出的工作,应坚持"退用结合、市场为主"的改革方向,增强相关配套改革的协调性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2019年04期 No.31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424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公益性项目用地出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

    朱乾隆;栾敬东;徐国平;陶玉厚;栾倩;蔡锷;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公益性项目用地出让面积也不断增加,探究公益性项目用地出让中的问题对培育和稳定土地交易市场,提高土地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深入探讨公益性项目用地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进而以安徽省为例,运用2008-2018年公益性项目用地交易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公益性项目用地出让环节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公益性项目用地类型划定不够清晰,出让底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主体监管滞后,政府对公益性项目用地出让的宏观调控不足。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9年04期 No.31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信息透明度博弈分析

    徐健;纪贤兵;孙玉玲;蒋以浩;

    在传统食品供应链中信息不透明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的数据库账本技术,具有信息安全透明、可溯源、信息无法篡改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食品信息不透明问题。针对食品企业投机行为,文章构建了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信息透明度博弈模型,并加以求解。结果表明:在区块链环境下,食品企业选择区块链技术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密切相关,当食品企业选择区块链,提供信息完全透明的食品时,消费者将会青睐信息完全透明的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提高有助于食品企业选择区块链技术,当消费者缺乏对食品信息判断能力以及购买行为降低时,食品企业会采取投机行为,舍弃区块链技术,食品信息透明度将难以获得。

    2019年04期 No.314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58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以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安全:浙江衢江的经验

    杜欢政;刘飞仁;

    近些年频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表明,仅依靠政府行政管理手段难以有效遏止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还更应从源头上推动绿色发展来遏制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文章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的唯一省份浙江省核心区域衢江区进行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2012-2017年六年间衢江以生态循环农业推动绿色发展,进而成功从全县域层面来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典型政策安排。结果表明,从全县域打造、全产业链监管、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的视角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健全对农业生产环境、生产环节、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全程监管等方面的体制创新设计,以法制化思维和制度化保障形成特色模式,能够在全县域层面从根本上保障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下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并实现农民增收。最后,从发展理念、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监管机制、增值模式、配套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或可向中国其他省份推广的政策启示。

    2019年04期 No.314 60-6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反贫困

  • 大数据视角下的贫困户精准退出识别机制研究

    杨丽莎;张佳伊;伍国勇;

    精准扶贫进入关键时期,必须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进入与退出识别,退出识别在现实中比进入识别更加关键。但实践中存在不同层面的进入与退出识别问题,导致"数字脱贫""假贫困""假脱贫""政策偏离"等不同问题。文章引入大数据思维,采集贫困户精准退出识别有关信息,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智能识别、数据管控一系列方法相结合,来设计贫困退出识别的系统化数字化识别机制,以找出农户是否真正贫困、是否真正脱贫,提高精准识别效率。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强化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

    2019年04期 No.314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财务与金融

  • 方言能力、社会资本与流动人口借贷行为

    杨明婉;张苇锟;颜梁柱;

    文章使用2012年CLD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与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研究方言能力通过社会资本影响流动人口借贷行为。研究结论表明,方言能力越强的人,可以在迁入地搭建良好的社会网络,增强社会认同,从而获得更多的民间借贷的机会。另外,文章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流入地群体方言能力对借贷机会的获取影响力度不同。文章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和替换变量证明研究的结论,结果仍然稳健。

    2019年04期 No.314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营化、独立董事与企业经营绩效

    邱善运;刘园园;

    民营化改革的成效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文章在区分企业规模异质性的情况下,基于独立董事的研究视角,利用2003-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以国有企业改制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了民营化改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民营化显著促进了改制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且相较于大规模公司,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对小规模公司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民营化促进了企业独立董事占比的增加,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进而促进了改制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且上述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当中。民营化不仅是控制权的变更,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019年04期 No.314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9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