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

  • 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理论与价值逻辑

    谢彦明;高淑桃;张连刚;

    多样性的农耕环境孕育了我国多功能性农业,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塑了乡村的独特价值,成为新时代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起点。文章基于习近平在陕西、河北、福建和浙江的农业现代化实践逻辑,阐述了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的社会、生态、文化和经济的理论逻辑,明确了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逻辑,并遵循"农业多功能性政策—现代农业模式催生—农业多功能性回归—乡村多元化价值重塑—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的路径,提出了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0年02期 No.32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2K]
    [下载次数:88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阶段挑战与改革思路

    吴刚;刘同山;

    进入新阶段后,农业农村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特征。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释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农村改革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打破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三性"。具体来看,可以以"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为整体目标,以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分类分层施策,重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并加快建立健全综合配套政策。

    2020年02期 No.324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热点追踪: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技术路线选择探索——基于中美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视角

    肖双喜;徐玲;王艳荣;项宗东;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降低表明我国的农业技术路线可能出现偏差,这不仅会制约乡村产业的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探索新时期中国农业技术路线,文章首先提出"质量导向"与"成本导向"两条技术路线,并以"成本导向"技术路线为基础,推演中美农业比较优势变化,提出乡村振兴技术路线假说;其次,收集中美两国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成本导向技术有效提升了美国的农业竞争优势,但降低了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最后,对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指出"质量导向"技术路线更有助于乡村振兴。

    2020年02期 No.324 21-2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4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的农业合作:历史、成效与展望

    张利利;

    自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非农业合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农业议题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合作内容由务虚转向务实,合作方向由单向援助转向双向共赢等特点。中国对非洲的农业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效,力度不断加强,并有了新的载体和新的动力。展望未来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化水平将继续提高,基础性建设将继续夯实,互动性参与将继续加强。

    2020年02期 No.32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

    蒋玲;胡凯;陈江华;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不仅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对农民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为此,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实证检验了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程度越高,农民主观幸福感越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生活用水质量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使广大农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拥有机械的农户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机服务可获得性。

    2020年02期 No.32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确权、市场信念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陈相泼;王梦婷;胡新艳;

    文章以中国新一轮农地确权为背景,将制度经济学、制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相结合,将市场信念纳入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分析中,阐明"确权—市场信念—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作用机制。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市场信念的形塑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农户作为市场理性决策者行事,农地流转交易从身份交易转向匿名交易。文章构建的"确权、市场信念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理论框架,有利于明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作用路径,进一步拓展农地流转研究的理论视角。

    2020年02期 No.324 41-4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考虑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农超对接批发价格契约设计

    田德林;代应;宋寒;

    针对农超对接中的批发价格契约设计问题,文章引入农民合作社的垫资能力这一因素,并考虑产出受额外努力水平的影响,对传统的批发价格契约进行了重构,对不同垫资能力下的农超供应链的最优均衡批发价格契约进行了求解并分析。研究表明:当农民合作社的垫资能力较小时,最优额外努力水平和最优批发价格保持不变,最优固定种植费用随着垫资能力的减小而增大;当农民合作社的垫资能力处于某一区间时,最优额外努力水平和最优批发价格随着垫资能力的增大而增大,最优固定种植费用随着垫资能力的增大而减少;当农民合作社的垫资能力较大时,农民合作社则可能会向超市支付保证金,此时最优额外努力水平、最优批发价格与垫资能力无关。

    2020年02期 No.324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信任视角下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研究

    蔡起华;

    文章利用宁夏、陕西、河南3个省份1440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以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例,基于社会信任视角,实证分析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意愿虽然较低,但大多数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水平较高。社会信任对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意愿及水平均有显著正影响,但不同类型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一般信任与制度信任均对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意愿及水平有显著正影响,而特殊信任仅对农村灌溉基础设施农户合作供给的水平有显著负影响。

    2020年02期 No.324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生态经济

  • 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阶段与水平”二步测度研究

    廖冰;张智光;

    科学测度生态文明对管理者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中国三大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6年数据,运用"阈值—绿值"二步方法,在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的基础上,通过指标及其权重依次测算了生态文明基本指数、特征指数、共生度指数、阈值、绿值,依次通过阈值、绿值判定中国三大林区是否"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入门)以及"入门"后生态文明水平,据此揭示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发展阶段与建设水平演化规律,然后通过生态文明"指数"回溯"指标"分析中国三大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其根源。研究表明:(1)生态文明建设要兼顾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而不能偏废其一;(2)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尚未"入门",而南方集体林区虽已"入门",但"入门"后处于深绿文明初级水平而生态文明建设潜力巨大;(2)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生态优势,林区要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02期 No.324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技术培训实施主体、培训次数与农户安全用药行为——基于四川柑橘种植户的调查

    王洁;漆雁斌;何悦;

    文章基于四川省柑橘主产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构建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实施主体与培训次数对柑橘种植户安全用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实施主体,农业科技部门对柑橘种植户科学用药技术培训的效果最显著,培训次数也显著影响种植户安全用药的积极性,且随着农业科技部门对柑橘种植户农药使用技术培训程度的加深,促使他们做出更安全科学的农药使用决策。因此,为提高种植户农药投入的安全程度,需提高政府部门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素养,依照培训对象制定培训内容,加大农业技术的培训力度。

    2020年02期 No.324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财务与金融

  • 人民币期货套期保值的比率测度与效果分析

    何剑;魏涛;甘如宁;

    文章构建OLS、ECM和ECM-BGARCH三种模型,测度了港交所人民币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对套期保值效果展开评价。研究发现:人民币在岸汇率和期货汇率呈现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价差口径具有渐进收敛性特征。经过套期保值后的期货收益标准差全部小于未进行套期保值的标准差,说明套期保值能够起到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相较于OLS和ECM模型,通过ECM-BGARCH计算得出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可以将风险降到最小化,并得到最优套期保值效果。文章相关结论可为中国实体企业使用人民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外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提供方法支持。

    2020年02期 No.32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管理层持股、产权性质与农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李心武;崔彬;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管理活动过程的一种反馈形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需求,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保证。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了农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从管理层持股和产权性质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其对农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产权性质对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无显著影响。相对于国有控股农业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从管理层持股、产权性质等公司治理角度提升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0年02期 No.324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泛动员各界专家、学者就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结合《新疆农垦经济》刊文特点,本刊决定开展"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并拟开设"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栏目。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

    2020年02期 No.3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