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乡村振兴

  • 农村集中居住政策风险演化与因应——基于苏北G集中社区的扎根研究

    刘泽照;

    农村集中居住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进的一项重大政策,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应着力防范化解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文章选择以江苏省北部地区实践和下辖G集中居住社区民众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挖掘并提炼该项政策实施背后的系列风险要素,包括土地风险、生计风险、心理风险和地方管理风险。研究表明,这些风险的现实存在对农村集中居住政策的实施构成了隐性影响,其衍生和演化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涉农政策运行的复杂性特征,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重视和回应。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指引,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健全补偿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与保障供给、强化产业配套是化解农村集中居住政策风险的关键施政方向。

    2020年03期 No.325 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9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

    马亚飞;吕剑平;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并借助Matlab2018软件,构建GM(1,1)模型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010-2017年,甘肃省乡村振兴发展总体上呈明显增长态势,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以及生活富裕五方面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耦合协调性较差,而且发展水平远滞后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是制约甘肃省乡村振兴总体水平提升的关键短板;2018-2025年甘肃省乡村振兴水平将继续朝着持续向好的趋势发展,但乡村振兴的五方面仍没有实现协调发展,治理有效水平仍是关键短板。建议甘肃在着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同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系统各要素耦合协调发展;2022年作为乡村振兴的提速节点,前期应注重补齐乡村发展领域的关键短板,后期应强调提高乡村振兴发展的质量和整体效益。

    2020年03期 No.325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焦金芝;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分析不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成效及推广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投入成本较高、政策扶持不够、人力资源紧张、配套设施欠缺、环境支撑薄弱是制约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推广的主要因素,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有力举措,大力创新和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现代生态农业。

    2020年03期 No.32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与外延

    陈吉平;

    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是农业绿色生产的必要活动过程,科学界定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对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前后延伸,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了概念辨析。由此,提出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概念,总结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具有要求节能、降耗、减污,强调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用、追求全产业链绿色化、注重多重效益的统一等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从产前绿色生产行为、产中绿色生产行为、产后绿色生产行为三个方面论述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

    2020年03期 No.32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741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中国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棉花市场传递效应研究

    祝宏辉;李晓晓;

    文章以1978-2016年中国棉花价格、消费产量及轮入轮出数据为基础,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就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棉花供需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棉花储备政策及轮入轮出机制对于平衡国内棉花市场供求、防止棉花价格过度波动起到积极的作用。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国内棉花产量、消费量的传递效应显著且存在一定差异,对国内棉花产量的传递效果要强于对国内棉花消费量的传递效应,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的传递路径有所不同。应坚持和完善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提升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棉花需求的调控作用,实现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常态化,通过明确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的政策目标和市场定位,加强棉花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使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成为我国棉花支持政策体系的主要手段。

    2020年03期 No.325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1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徐建玲;储怡菲;严洁君;

    文章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19个玉米主产省(区)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南方丘陵和西南山地地区技术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主产区。政策实施效果方面,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不因时间的推移而逆转。因此,尽管临时收储政策会扭曲市场并增加财政负担,但是确实给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预期从而推动了技术效率的提高,随着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应当避免政策改革中农户预期改变导致的技术效率损失。

    2020年03期 No.325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电商采纳与农民合作社内部信任

    崔宝玉;杨孝岗;孙迪;

    电商采纳使合作社被嵌入进新资源与技术环境之中。在电商情境下,合作社电商采纳通过提升社员与合作社交易忠诚度、增多社员与合作社交易环节来增强合作社内部人际信任;通过增强社员对信息技术的信任、促进合作社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来增强合作社内部技术信任;通过促进合作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公平机制来增强合作社制度信任。人际信任、技术信任和制度信任构成了合作社稳定的信任"三角架构",建构了合作社内部信任的混合治理机制,其中,技术信任起到调节作用,其在有效促进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转化的同时,既能避免人际信任浓度被过分稀释,又能保障在合作社信任结构中制度信任的演进方向。

    2020年03期 No.325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下的农产品价格形成研究——以北京番茄市场为例

    李靓;穆月英;

    农超对接有效缩减了农产品流通环节,有利于建立农户与零售商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文章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以蔬菜产品为例,分析农超对接模式中的农产品价格形成。研究发现:农户与蔬菜合作社之间的议价能力是决定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关键;在农户对番茄收购价格议价能力大于合作社的情况下,以完全成本计算的番茄理论均衡收购价格最接近番茄实际收购价格;在合作社目标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番茄均衡零售价格最接近其实际零售价格。

    2020年03期 No.325 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2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何以影响小农户土地转出意愿:Meta的追踪分析

    高静;胡月;龚燕玲;

    土地转出中的各方利益博弈和家庭分化导致小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为能清晰掌握影响小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文章以有关影响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33篇文献为基础,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效应量汇总、同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和Meta亚组回归,得出以下结论:(1)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政策认知和社会保障对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2)从效应值大小来看,政策认知为最主要影响因素;(3)流转政策越完善、质量越高的期刊越能体现家庭收入对土地转出的作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能体现家庭收入对土地转出的作用。

    2020年03期 No.325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综述

  •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

    支小军;杨书奇;

    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从单要素承载力逐渐演进到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内容涉及人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源承载力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区域人口经济规模的动态性特征,单一的、静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已无法满足国土资源与空间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逐渐向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转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程及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发现:多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在测算时大多是将单要素承载力进行简单的融合;承载力预警机制的研究不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界定与关键参数设定方面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未形成全面适用的具体的临界超载与超载的关键阈值与预警指数标准。

    2020年03期 No.325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本生活需要研究进展:理论视角和测量实践

    程中培;

    基本生活需要在民生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位置。通过回溯基本生活需要相关理论视角,归纳这一概念的由来、主要内容和测量经验,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发展趋势,能够为今后基本生活需要的理论辨析和实证测量提供借鉴。相关研究表明,基本生活需要是一种社会认可的维持和保护人的健康及其自主能力必不可少的需要,具体内容包括人的生理需要、文化需要和社会参与需要;已有理论脉络先后经历了生理、能力、目标和权利等研究视角的转换,开展了生理需要、生活需要和需要战略等代表性测量实践,采用单一收入方法或多维指标方法展开需要测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重视人的基本社会参与需要的测量、深化最低生活需要与基本生活需要的比较、探讨基本生活需要的多维满足途径,是拓展基本生活需要理论研究的方向。

    2020年03期 No.325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泛动员各界专家、学者就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结合《新疆农垦经济》刊文特点,本刊决定开展"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并拟开设"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栏目。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

    2020年03期 No.32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