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化肥投入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蔡荣;陶素敏;汪紫钰;

    大量施用化肥提高了中国农业产出,但长期存在的化肥投入低效问题也加剧了农业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利用199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对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分析其对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时间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上存在差异性,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和西部地区扭曲程度相对更高;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也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次之、中部低的分布格局,且这一格局与化肥投入强度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尽管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对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存在负向显著影响,但其造成的化肥投入损失并不高,在相对值仅占化肥无效率投入总量的2.4%。因此,解决中国农业化肥投入效率低下问题不能仅靠化肥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作用,而应寻求其他更有效的途径。

    2020年08期 No.330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5K]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非农业合作中我国企业外交的实践与思考

    韩振国;王东辉;李婷;

    在中非农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已经成为重要主体,在非洲主要承担投资和援助两类项目。在投资项目中,企业的外交行为体现为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文化交流,在援助项目中,企业的外交行为体现为开展援助活动和构建外交平台。总体来看,中非农业合作过程中的企业外交具有关注农业的公共价值、开展外交的持续有效和尊重非洲的发展需求三方面特点。未来应当加强对中非农业合作领域企业外交的引导和分类管理,而这种企业外交思路也可以拓展到我国其他外交关系和合作领域。

    2020年08期 No.330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姜力玮;李绍辉;陈强强;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可持续性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8年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指数值由0.2074增长到0.8796;近年来,甘肃省农业资源禀赋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最高指数值仅为0.1395;2017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但指数值及其增长速度仍然较低,故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仍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益在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系统中的影响显著性逐年增大,两者的交互作用愈发增强,2018年其指数值达到0.2990;评价年份期间,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0233增长到0.2153,仍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但表现出了良性发展态势。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制定系统间协调发展措施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2020年08期 No.330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56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机制设计——基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调查

    刘成;文小洪;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存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农村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以成都郫都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文件,利用案例和合作博弈分析方法阐释了郫都区现行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运行症结。研究发现,郫都区宅基地退出主要存在补偿范围未考虑宅基地资产(生产要素价值),补偿标准激励与约束效应不足,补偿方式相对单一且不利于人口多、原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退出农户就业创业的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因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设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法律政策机制,明确利益范围;引入市场机制评估退出补偿定价;重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测算分配比例;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效应。

    2020年08期 No.330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视阈下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的构想

    赵雅文;

    农村闲置宅基地是由经济、历史、社会、文化多方面原因造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带来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受损、人地矛盾激化、生态和社会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农村闲置宅基地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传统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具有局限性、市场流转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不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备的问题。通过对德国、日本以及荷兰乡村闲置土地利用的实践考察,其特色发展、合理融资、生态保护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利用应从多策并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筑有序的市场流转机制、建立完备的配套政策法规以及构建系统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优化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帮助。

    2020年08期 No.330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基于“民生三感”提升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研究

    江维国;奚玙曦;

    "民生三感"彰显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映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供给的实践效用。合理的就业保障、科学的安置保障、有效的社会融入保障可以提升被征地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水平。然而,在供给实践中存在的就业保障不充分、安置保障欠科学、社会融入保障缺失等障碍,制约了被征地农民"民生三感"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以完善就业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导向完善安置保障等途径,优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释放社会保障政策应有的功效,提升该群体"民生三感"水平。

    2020年08期 No.330 48-5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生计风险与生计重建

    乐章;田金卉;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着物质资本薄弱、人力资本劣势和社会资本下降等生计问题,突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对空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产生巨大挑战,明显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产生了身心俱疲、财产受损等诸多风险后果,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灾难的启示与本研究的建议包括,应提高空巢老人灾难预防和准备能力,重视空巢老人灾中应急生活保障,建立空巢老人生计恢复援助体系,发挥家庭的养老支持功能,构建空巢老人社区服务与邻里互助体系,完善多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020年08期 No.330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136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高品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地区的调查

    姚萍;

    研究高品质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获性是解决其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部分地区高品质农业经营主体为调查对象,分析资金需求现状、融资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通过AIC准则实证分析影响经营主体融资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经营主体规模、企业年初信用等级、贷款用途等对贷款可获性具有实质影响,不利于农业经营主体顺利获得建设资金。扩大金融供给,适当引入政府力量,可以促进高品质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

    2020年08期 No.330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政银合作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探讨——以南京市“金陵惠农贷”为例

    湛韬;张晖;

    强化支农支小支微,推进普惠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政策取向。文章以"金陵惠农贷"为切入点,通过模式分析、案例分析和成效分析,揭示了政银合作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具有政策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双重属性,它突破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过去存在的"路径依赖"和"融资偏好",也突破了商业银行对农业经营主体抱有的"金融排斥""风险恐惧"和"繁琐流程",切实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彰显了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同时,针对该模式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2020年08期 No.330 6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4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文献综述

  • 贸易、政策与环境对粮食生产结构影响国际研究动态

    冷智花;钱龙;李思萌;王亚娜;

    中国粮食安全已经由粮食数量安全向粮食结构安全转变,粮食供给结构性失衡导致粮食短缺与粮食过剩同时存在,粮食陷入"三量齐增"困局。文章梳理粮食结构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新进展,分别从粮食贸易、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阐述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解决中国的粮食结构安全带来一些新思考。从国家层面看,消除贸易壁垒意味着贸易收益与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但损害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补贴对种植决策带来的影响有限,且补贴效率低下容易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从粮食生产要素来看,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风险增加,改变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的生物功能进而改善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结构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要同步进行,调整粮食结构不是单纯的生产安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转型、发展转型、机制转换乃至经营形式创新的问题。从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农民收入增长、粮食安全战略、土地利用效率为综合目标,构建城镇化与粮食结构安全的联动机制。

    2020年08期 No.330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兵团经济研究

  • 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研究——基于新疆兵团的数据

    徐秋艳;郝涵;

    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宏观层面对2006-2017年兵团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从微观层面对兵团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兵团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兵团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度在缓慢上升,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适应性关系;兵团高等院校目标定位不明确,改革力度不足,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不能适应兵团经济发展转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

    2020年08期 No.330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