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试点改革:整理、盘活与收益分配

    张晓恒;王志娜;闵师;

    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引起理论界和政策界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各试点地区的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宅基地整理的关键是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多种形式促进多占和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理的关键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量化并折股到人。二是闲置宅基地可以抵押贷款盘活,也可以通过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康养等新型产业就地盘活,还可以通过利用"增减挂钩"政策异地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主要通过就地入市或"增减挂钩"政策异地入市盘活。三是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收益分配方式取决于具体的经营模式。根据试点地区的改革实践,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0年11期 No.333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102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

    刘楚杰;江文曲;

    农村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因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两条路径进行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一方面通过非农就业间接地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也通过农业产业发展间接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最终共同推动农民收入的总增长。上述研究结论表明,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在非农和农业两方面产生的显著效益,针对两条路径对人力资本进行引导,最终通过促进农民非农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来提升农民收入。

    2020年11期 No.333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79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供销合作社改革历程与新时代综合改革方向研究

    王军;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供销合作社改革历程以及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效,提出了供销合作社在新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与农民利益联结还不紧密等问题,建议新时代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通过重构合作经济组织基础,探索落实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推进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打造上下贯通的实体性经济组织,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等方式,切实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服务平台。

    2020年11期 No.333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唐勇;张华君;丁嘉铖;

    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渠道,研究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藏除外)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东、中部地区的TFP,且呈正溢出效应,但对西部的提升不明显;证券业集聚对东部的TFP和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但抑制了东、中部的技术进步;保险业集聚抑制了东部的TFP和技术效率,呈显著负溢出效应,但对西部的技术进步有正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强化银行业溢出效应,加快保险业转型升级和打造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证券业发展格局的建议。

    2020年11期 No.333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群战略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PSM-DID的实证检验

    刘军;

    城市群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它有利于城乡融合、挖掘未来市场潜力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因而对于打造中国未来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主要运用PSM-DID来探讨城市群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城市群战略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模型在替换方法、替代变量等情况下仍然具有稳健性,并通过反事实检验排除了同一时期其他政策干扰的可能性,地区安慰剂检验证明了政策效果不是随机因素造成的;(3)城市群战略具有区域异质性,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表现为政策红利,而在成渝城市群却出现了政策陷阱;(4)城市群战略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来达到减贫效应,但也存在会造成拥挤效应和寻租行为等引起的政策陷阱,致使概念炒作而失败。根据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等政策建议。

    2020年11期 No.333 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6K]
    [下载次数:7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兵团开发区运行效率提升研究

    孟祥娟;

    文章基于经济学领域规模效率、聚集效率、资源效率三大理论基础,构建了开发区经济运行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兵团开发区经济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纵向分析影响兵团开发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各个因素,从规划布局、创新驱动、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兵团开发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对策建议,力求消除制约兵团开发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壁垒,努力提高兵团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2020年11期 No.33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张霞;马静;

    近年来,企业失责事件频发,使得公众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较为关注。高管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其薪酬制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管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本文基于薪酬差距视角,对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果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大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当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果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相较于成熟期企业,成长期企业的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更强。结论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对高管薪酬制度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作用。

    2020年11期 No.333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永奇;

    近年来,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业在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增速逐年下滑、项目投入下降、环保生态存在薄弱环节、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融合效率效益低下等短板,制约了产业发展,影响了其在脱贫攻坚作用的发挥。这些短板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市场供大于求、创新力和个性化不强、投入产出比下降、资源不均与资源配置的能力不足、市场营销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生态环保的意识不强、融合机制体制不活等。必须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拓宽投资渠道,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推行法定产区管理制度,打造个性产区品牌,以创新来驱动营销,健全产业融合机制和创新业态等措施来补齐短板,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确保其在脱贫攻坚作用的发挥。

    2020年11期 No.333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3695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ECM的旅游业发展对居民收入影响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卢东宁;郑将伟;

    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居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典型红色文化旅游城市延安市为例,采用延安市1995-201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旅游产业发展对居民收入以及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产业发展与居民收入以及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旅游产业发展在显著促进居民增收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抬升地区物价水平,进而对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产生负向影响,但相比而言,旅游业对于促进居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强度更大。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应重视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居民增收方面的正向作用,同时应从加强物价监管、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完善收入分配等方面化解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向效应。

    2020年11期 No.333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生态经济

  • 生态治理中政府因素对公民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华池县为例

    雷娜;丁文广;王文棣;

    为了探究地方政府生态治理中政府因素对公民参与意愿的影响,文章以甘肃省华池县典型乡镇(南梁镇和林镇乡)为研究区,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政府因素对公民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政府因素对公民参与意愿影响各不相同。其中,政府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政府工作人员行为、政府对公民反馈信息的回应性和政治效能感与公民参与意愿呈正相关。在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背景下,提升政府能力、规范政府工作人员行为、注重公民"线上参与"感并及时回应公民反馈信息、增强政治效能感,以期提升公民参与意愿。

    2020年11期 No.333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国村庄的进路》

    陈文胜;

    <正>本书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大趋势,将大国村庄的进路置放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背景之下,以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发展多重演变之现实图景为逻辑起点,以构建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目标,从"城镇一乡村"的互动关系中研判村庄演进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回应大国村庄演进的原因、动力、走向等理论问题;从村庄社会、村庄治理、村庄文化三个维度审视城镇化进程中村庄演进的三重形态,剖析村庄演进的各种社会风险,

    2020年11期 No.3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