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军;朱满德;
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载体。基于农田灌溉条件对稻谷生产影响路径的分析,利用1997-2018年我国18个稻谷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稻谷价格与有效灌溉率交互项,实证检验了灌溉条件的改善对稻谷生产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1)有效灌溉率和稻谷价格对稻谷单产、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如果配合良好的价格激励,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将会更好地发挥对粮食增产增效的支撑作用。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要继续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及其配套建设,切实提高利用效率和管护水平;在急需增加粮食供给时,以合适的粮食价格激励种粮积极性,有效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支撑作用,确保国家急需时粮食能"产得出""供得上"。
2020年12期 No.33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世军;朱满德;
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载体。基于农田灌溉条件对稻谷生产影响路径的分析,利用1997-2018年我国18个稻谷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稻谷价格与有效灌溉率交互项,实证检验了灌溉条件的改善对稻谷生产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1)有效灌溉率和稻谷价格对稻谷单产、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如果配合良好的价格激励,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将会更好地发挥对粮食增产增效的支撑作用。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要继续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及其配套建设,切实提高利用效率和管护水平;在急需增加粮食供给时,以合适的粮食价格激励种粮积极性,有效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支撑作用,确保国家急需时粮食能"产得出""供得上"。
2020年12期 No.33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杰;罗亚玲;
子女在农村留守老人老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为探究子女支持和代际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南四省市1 037位农村留守老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女回家频率、联系频率、代际关系自评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代际冲突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子女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生活满意度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从家庭层面,鼓励子女着重增加非物质性的代际支持活动,增加代际间沟通交流频率,减少代际冲突,鼓励外出子女常回家看看;政府层面,鼓励政策多为促进家庭功能实现提供支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实现;社会层面,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弥补家庭支持缺位。
2020年12期 No.334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杰;罗亚玲;
子女在农村留守老人老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为探究子女支持和代际关系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西南四省市1 037位农村留守老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女回家频率、联系频率、代际关系自评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代际冲突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子女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生活满意度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从家庭层面,鼓励子女着重增加非物质性的代际支持活动,增加代际间沟通交流频率,减少代际冲突,鼓励外出子女常回家看看;政府层面,鼓励政策多为促进家庭功能实现提供支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实现;社会层面,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弥补家庭支持缺位。
2020年12期 No.334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志红;张娟;周婷;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小镇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小镇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小镇居民幸福感。文章基于全国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背景,以新疆14个已批准的特色小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到的5 513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金融可得性、居民幸福感以及特色小镇建设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小镇金融可得性提高有利于居民幸福感提升和小镇建设,但比起居民幸福感提升,金融可得性对小镇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大;居民幸福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率;同时要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增加收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鼓励居民参与小镇建设。
2020年12期 No.33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志红;张娟;周婷;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小镇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小镇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小镇居民幸福感。文章基于全国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背景,以新疆14个已批准的特色小镇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到的5 513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金融可得性、居民幸福感以及特色小镇建设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小镇金融可得性提高有利于居民幸福感提升和小镇建设,但比起居民幸福感提升,金融可得性对小镇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大;居民幸福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及率;同时要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增加收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鼓励居民参与小镇建设。
2020年12期 No.33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莉;
理性认识和发展服务业对于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经济普查数据,采用结构分析、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等方法对新疆服务业的发展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产业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服务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服务业整体及内部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均衡,传统服务业就业吸纳力弱且存在隐性失业,新兴现代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强但人员短缺。因此,新疆要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提高其竞争力,就要进行服务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和优化,最终促进新疆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2020年12期 No.334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汤莉;
理性认识和发展服务业对于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经济普查数据,采用结构分析、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等方法对新疆服务业的发展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产业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服务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服务业整体及内部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均衡,传统服务业就业吸纳力弱且存在隐性失业,新兴现代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强但人员短缺。因此,新疆要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提高其竞争力,就要进行服务业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和优化,最终促进新疆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2020年12期 No.334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卫刚;周红艳;
文章基于2003-2018年新疆农业技术进步相关指标的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新疆94个县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值,并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新疆县域农业技术进步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新疆农业技术进步网络结构从整体来看,形成了以天山北坡、天山南坡以及昆仑山北坡县域构成的"Z"字形结构,且呈现出临近连接和跳跃式连接并存的趋势,网络化进程愈加凸显并趋于稳定;(2)从个体网络特征来看,县域节点的要素配置能力逐年增强,但要素配置结构并不均衡,局部联系呈现出一种平缓低水平态势;(3)从分层结构来看,新疆县域网络的中心—边缘结构区域结构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地理粘着性。以上结论揭示了各县域农业技术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政府应发挥好区域关键点的作用,以中心县域带动周边县域的发展,利用好充当中介桥梁的县域,使得核心区与边缘区在农业技术的联系上日益紧密,同时加大农业技术进步要素的投入力度,从而有效促进新疆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体化发展。
2020年12期 No.334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卫刚;周红艳;
文章基于2003-2018年新疆农业技术进步相关指标的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新疆94个县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值,并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新疆县域农业技术进步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新疆农业技术进步网络结构从整体来看,形成了以天山北坡、天山南坡以及昆仑山北坡县域构成的"Z"字形结构,且呈现出临近连接和跳跃式连接并存的趋势,网络化进程愈加凸显并趋于稳定;(2)从个体网络特征来看,县域节点的要素配置能力逐年增强,但要素配置结构并不均衡,局部联系呈现出一种平缓低水平态势;(3)从分层结构来看,新疆县域网络的中心—边缘结构区域结构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地理粘着性。以上结论揭示了各县域农业技术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政府应发挥好区域关键点的作用,以中心县域带动周边县域的发展,利用好充当中介桥梁的县域,使得核心区与边缘区在农业技术的联系上日益紧密,同时加大农业技术进步要素的投入力度,从而有效促进新疆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体化发展。
2020年12期 No.334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佳丽;文晓巍;戈晓伟;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建立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不同政府规制情况下食品企业可追溯系统建设的策略选择与消费者对可溯源食品的购买情况,并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论显示:当政府对食品企业给予合适的资助补贴与适当程度的监管时能有效促进食品企业进行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购买。因此,为更好地促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政府需要在企业建设食品可追溯系统时给予相应支持,同时完善自身监管体系。
2020年12期 No.334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佳丽;文晓巍;戈晓伟;
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建立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不同政府规制情况下食品企业可追溯系统建设的策略选择与消费者对可溯源食品的购买情况,并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论显示:当政府对食品企业给予合适的资助补贴与适当程度的监管时能有效促进食品企业进行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购买。因此,为更好地促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政府需要在企业建设食品可追溯系统时给予相应支持,同时完善自身监管体系。
2020年12期 No.334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瑞;马远;
"一带一路"建设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契机,研究中国新疆对外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升级、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及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新疆与主要贸易国间的进出口及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研究表明,要素禀赋互补性、国土接壤、内陆国家、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对双边贸易有正向作用;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双边距离、"一带一路"、金融自由度等未能抵消双边贸易壁垒;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等国具有较高的进出口贸易效率,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贸易拓展空间较大;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具有较高的出口贸易效率,与巴基斯坦、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贸易拓展空间较大。
2020年12期 No.334 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7K] [下载次数:9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瑞;马远;
"一带一路"建设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契机,研究中国新疆对外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升级、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及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新疆与主要贸易国间的进出口及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研究表明,要素禀赋互补性、国土接壤、内陆国家、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对双边贸易有正向作用;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双边距离、"一带一路"、金融自由度等未能抵消双边贸易壁垒;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等国具有较高的进出口贸易效率,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贸易拓展空间较大;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具有较高的出口贸易效率,与巴基斯坦、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贸易拓展空间较大。
2020年12期 No.334 5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7K] [下载次数:9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啸宇;张俊飚;朱润;
食用菌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低的脂肪含量,为消费者所青睐,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文章选用201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数据,深入探讨了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中国食用菌贸易出口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食用菌贸易量与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贸易进口国人均GDP与人口总量对中国食用菌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贸易双方地理距离与中国国内人均GDP对中国食用菌出口具有阻碍作用;自由贸易区、经济自由度指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是提高中国食用菌出口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食用菌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食用菌文化宣传与高层协商机制互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积极参与多边自贸区谈判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效率。
2020年12期 No.334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蔡啸宇;张俊飚;朱润;
食用菌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低的脂肪含量,为消费者所青睐,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文章选用201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数据,深入探讨了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中国食用菌贸易出口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食用菌贸易量与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贸易进口国人均GDP与人口总量对中国食用菌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贸易双方地理距离与中国国内人均GDP对中国食用菌出口具有阻碍作用;自由贸易区、经济自由度指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是提高中国食用菌出口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食用菌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食用菌文化宣传与高层协商机制互通、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积极参与多边自贸区谈判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效率。
2020年12期 No.334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程慧慧;李沙沙;彭蓓姿;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市场效应。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沪深港通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利用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的沪深港通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意愿和水平。其次,沪深港通所带来的现金股利激励效应源于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并且主要体现在国有、信息环境差及制度环境好的企业。最后,借助现金股利发放渠道,沪深港通的实施总体上具有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上述发现在为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的同时,也对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具有一定帮助。
2020年12期 No.334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慧慧;李沙沙;彭蓓姿;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市场效应。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沪深港通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为自然实验事件,利用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的沪深港通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意愿和水平。其次,沪深港通所带来的现金股利激励效应源于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并且主要体现在国有、信息环境差及制度环境好的企业。最后,借助现金股利发放渠道,沪深港通的实施总体上具有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上述发现在为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的同时,也对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具有一定帮助。
2020年12期 No.334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