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三改一留、流量分配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开阳县龙广村为例

    熊德斌;李佳欢;金旺;

    为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贵州省开阳县龙广村不断发展完善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贫困村向示范村的幸福蝶变。调研发现,龙广村乡村旅游的三改一留和流量分配模式具有促进产业转型、盘活闲置资源、推动各利益主体融合发展、营造公平合作环境等多方面的效应,提升了旅游产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当地旅游客户流量,形成了两种流量跨域相互促进的循环体系,是西部贫困山区乡村振兴中一个很好的范本,能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减少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021年10期 No.34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6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研究

    许淇源;罗岚;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既立足于解决城镇与乡村面临的突出问题,亦承担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责。文章通过定性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并基于2006-2018年的数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市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市域间二者发展差距收窄;(2)耦合度有所上升且保持在高位水平,耦合质量和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3)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明显,双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呈现"弱—强—弱"的演变。基于此,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向纵深发展,做好与乡村振兴的对接协同;强化双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升协调水平。

    2021年10期 No.344 9-1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5K]
    [下载次数:130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顾与展望

    于佳秋;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新修订《土地管理法》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入市交易,在法律层面为农地入市扫清了障碍。文章通过回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试点地区探索农地入市的做法、亮点,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与成效,分析当前全面推进农地入市改革面临的困境。同时尝试从出台配套细则、推进宅基地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制定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加快村庄编制规划等方面,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

    2021年10期 No.344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31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农旅融合减贫效应研究:作用机理与实证考察

    张珍;毛文倩;沈洋;

    随着2020年农村原发性绝对贫困消除,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也将由消除显性绝对贫困转向缓解隐性相对贫困。农旅融合是推动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文章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利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系统广义矩估计以及分位数回归对农旅融合与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减缓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分位点不断上升,农旅融合对相对贫困的减缓作用也愈发明显,即农旅融合具有亲贫性,贫困越深,减贫边际效应越大。为更好地发挥农旅融合的益贫作用,应进一步加大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巩固拓展产业减贫效应;注重农旅融合减贫异质性,完善旅游开发利益分享机制。

    2021年10期 No.344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73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性别盲视、救助困境及其治理——基于成都市低保女户主家计调查

    张浩淼;杨成虎;

    贫困具有女性化的面纱,社会救助作为应对贫困的重要机制,在政策设计和实践层面均存在性别盲视,缺乏对严峻的贫困女性化现实给予回应。文章以成都市低保女户主家庭为研究对象,从性别视角对我国社会救助予以审视,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揭示女户主家庭结构和多维贫困现状,分析现有救助困境并探讨其成因。文章认为,当前社会救助在救助标准、救助主体、救助方式以及政策执行中存在不足,应对女性贫困需从提升救助资金标准、注重社会工作介入、推进社会性服务供给、完善法制保障和救助队伍建设等维度进行针对性改善,从而使性别意识纳入社会救助政策议程。

    2021年10期 No.344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样本选择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闫紫菊;乐章;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简单份额比较、Heckman两步法以及分位数回归法分析老年人医疗支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老年群体耗费了更多的医疗费用,占用的医疗费用份额为人口份额的2.5倍;年龄、婚姻、居住城镇、健康状况、患有慢性病、家庭人均收入、参保情况以及就医机构类型均对老年医疗费用具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在不同分位点上的边际效应呈现一定的差异。应探析老年群体慢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案,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与分级诊疗制度,平衡城乡医疗资源,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21年10期 No.344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下载次数:140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数字经济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

    徐建慧;

    数字经济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与驱动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并利用ArcGIS10.2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沿线63个国家的数字经济综合得分均值为57.18、方差为97.38、极差为52.31,沿线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悬殊;高、中、中低、低各阶层国家数量呈纺锥形结构分布,处于中等级数量占比49.21%,两端分别占比19.05%、31.75%;空间上,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有向中东欧区域扩散趋势、而南亚区域发展相对滞后、西亚和中亚处于过渡阶段、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区域有明显极化现象;

    2021年10期 No.344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98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董事会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刘追;张晓洁;王沛斌;

    文章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资源基础观,将董事会社会资本分为商业联系、政治联系、学术背景三个维度,分别探讨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代理理论,分析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在这些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更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根据研究结论使企业合理配置董事会成员并帮助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

    2021年10期 No.344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7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战略差异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了吗?——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的中介研究

    陈晨;袁玲;

    为检验战略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文章选取了2010-2019年我国沪深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战略差异降低了企业创新水平。对其作用路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差异不但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提升了企业的代理成本,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向影响;而对管理者实施薪酬激励则会减弱战略差异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对于战略差异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则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企业战略选择下的资源配置、管理者监督及激励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2021年10期 No.344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4K]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

    <正>中国农垦体系是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本书从全球农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安全的大战略出发,来构建农垦制度改革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本书聚焦农垦产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剥离社会功能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安全、集团化企业化改革与企业品牌建设、垦地共建机制、金融支持框架、生态农业构建等难点焦点问题,

    2021年10期 No.344 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