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土地转入对小农户内生借贷需求的影响机制分析——以粮食主产区江西省为例

    徐俊丽;谢祎;吴诗雨;米运生;

    尽管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被认为能够提高农户的借贷需求,但关于土地转入对借贷需求的影响机制,尚未阐述清晰。文章认为,通过土地流转带来的经营规模的变化将引致要素配置的相应变化,即增加劳动力和机械投入,进而增加农户借贷需求。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江西省1 080户小农户数据,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土地转入对小农户借贷需求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机械投入即购买农机服务在土地转入影响小农户借贷需求过程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3.50%;劳动力投入即雇佣农业劳动力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由此指出,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并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提供良好机遇,要持续推进小农户土地流转工作、坚持发展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

    2022年01期 No.34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机械应用与农地转入

    许彦君;陈昭玖;张梦玲;

    农地流转是促进农地要素优化配置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机械应用对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家庭农地转入,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深,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农业机械应用对农地转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能够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的负向影响;仅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应用均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转入。因此,应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完善农村农地经营补偿机制,创造老龄农户生产经营条件;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种田农户职业素质;针对地区差异,发展实用性强的农业机械,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农民农地转入参与积极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2022年01期 No.347 13-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

  •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困境及路径探析

    庞国光;伍国勇;卢凤雏;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而乡村数字经济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农村网民规模、乡村数字经济潜力、宏观政策环境方面分析了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乡村数字经济面临数字基础薄弱、数字人才稀缺、产业数字化渗透能力弱等现实困境;从农业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农民生活数字化等维度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提出了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强化数字人才支撑、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对策措施,激发数字经济普惠效应,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2年01期 No.347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344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的模式与内在机制——基于定西市安定区安置点的调查分析

    董运来;王艳华;

    "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已经进入到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文章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调查对象,对其在后续产业培育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模式、主要举措、内在机制和成效进行总结。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安置区后续产业培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等方面,构建了后续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也为其他地区的后续扶持提供经验借鉴。

    2022年01期 No.347 33-4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棉花经济

  • 目标价格不同补贴方式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

    王晓蜀;王鹏举;

    2015-2019年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在实践中有两种补贴方式:与交售量挂钩的补贴方式和混合补贴方式。两种补贴方式是否会产生显著不同的激励效果?文章基于201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倍差法模型分析不同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与交售量挂钩的目标价格补贴使得新疆其他地区棉花单产水平较南疆四地州平均高出了189.28公斤/公顷。进一步分析表明,补贴方式差异引致的生产差异原因是与交售量挂钩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存在类似于"马太效应"的"劣地退出、优地更优"机制。为实现"控制面积、提质增效"的政策目标,文章认为当前全疆实行统一的与交售量挂钩的补贴方式更为合理,若其他农产品支持政策借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的相关经验,须结合相关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并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系统。

    2022年01期 No.347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基于剔除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影响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

    王力;方质彬;刘小凤;李兴锋;

    文章以新疆2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并比较2015-2017年剔除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前后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南疆、北疆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目标价格补贴对新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存在负向影响,目标价格政策对机械投入、物质投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土地投入影响显著为正。(2)调整后的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呈增加的态势。(3)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递减。(4)南疆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北疆。(5)2015-2017年各县市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不大,但变动较为明显。根据目标价格补贴金额过高、南北疆棉花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推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向北疆倾斜等意见建议。

    2022年01期 No.347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67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生态经济

  • 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逻辑理路、模式选取与实现路径

    唐涛;夏宇豪;

    环境污染对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选择。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有其逻辑机理与现实需求,其实践模式可划分为"政企合作"与"企企合作"两种样态。囿于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规范不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失范、配套措施缺位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建立市场过滤机制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的监督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的配套措施等手段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市场化有序推进。

    2022年01期 No.347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疆生态资源“丰裕”抑或“稀缺”:属性研判与时空测评

    朱金鹤;王晴晴;

    厘清新疆生态资源丰裕度状态,横向探究区域间生态关系,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生态足迹和空间分异性分析方法,对新疆14地区2008-2018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水平进行研判及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生态资源账户整体表现为"生态稀缺",在区域层面,仅有阿勒泰始终保持"生态丰裕",其他区域皆"生态稀缺"。(2)新疆生态占用过多而生态容量偏少是生态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其中人均生态足迹"稳增长,趋好转",人均生态承载力呈"微波动,缓增长"的变化态势。(3)北疆生态足迹"稳增加",南疆生态足迹"先增后降",耕地足迹与化石能源足迹分别是南北疆生态足迹的决定性因素;南北疆生态承载力均"先降低后增加",其中耕地承载力是南北疆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部分。(4)人均生态足迹整体由新疆中部地区向南北逐渐减缓,具有显著极化效应;人均生态承载力由北到南呈高低值交叉分布;生态盈亏由北疆东部向周边优化,空间格局各有差异。(5)新疆各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具有正相关性,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并随时间推移空间集聚度逐步加深,南北疆表现出不同的集聚特征。

    2022年01期 No.347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基于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张霞;杨阳;

    信息化时代,技术创新是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高管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其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文章以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包含个体效应、时间趋势和行业效应的随机效应模型,深入分析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现出倒"U"型关系。(2)平均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的农业上市公司中,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非农业上市公司。(3)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在行业集中度对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促进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也引导不同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充分发挥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促进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增强。

    2022年01期 No.347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6K]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