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双层股份合作、集体要素市场化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罗兴;徐贤焱;何奇龙;马九杰;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面临集体生产要素封闭的问题,而通过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外部经营主体进行股份合作,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推动农村集体要素市场化,实现从生产关系变革、资源重新配置到生产力提升的转换,从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但是双重股份合作基础上的混合所有制也面临要素重构成本,风险偏好及交易成本存在会阻碍股份合作契约的达成,双重股份合作中也存在双重股份治理问题,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股东异质性导致的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利益侵占问题等。可以从构建股份合作的风险保障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并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建立集体资产使用权流转机制、完善混合所有制组织的所有者结构和内外部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破解。

    2022年11期 No.35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科技特派员“一站式”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农科驿站”为例

    罗慧;陈莉;范杰;高洪涛;李敬锁;

    建设高质量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助于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创造条件,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山东省“一站式”农技综合服务平台“农科驿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其运行主体、运行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当前备案在册的农科驿站主要是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四类运营主体牵头组建;运行机理表现为内部“科技创新—技术扩散—产业深化”的闭环式运行,外部“政府—专家—农户—市场”四位一体推拉结合式运行;实践运行存在建设不合标准、服务效果不明显、后续技术资源对接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未来应在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平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突出政府的支持作用,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集聚各方优秀人才,实现服务平台的高效发展与有序运行。

    2022年11期 No.357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观点透视

  • 加快推进南疆地区红枣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康磊;

    <正>一、加快推进南疆地区红枣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全国红枣看新疆,新疆红枣看南疆。新疆是全国红枣第一大生产地,2020年种植规模高达620.24万亩,产量达到381.24万吨,而南疆是新疆红枣的主产区,南疆地区拥有着全国40%以上的红枣种植规模。南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资源丰富,天山雪水融化带来的大量有机肥孕育出了我国红枣产业的“黄金产区”,但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差、市场行情波动、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

    2022年11期 No.357 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22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高质量发展

  •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程广斌;吴家庆;纪阳阳;

    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提升地区经济质量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单门槛效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能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年11期 No.357 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下载次数:18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下新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支小军;刘晨曦;

    基于DSPR模型构建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TOPSIS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9年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和障碍因子测算。研究表明:从综合评价值看,2019年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2005年有所提升;从子系统评价看,所有子系统经过波动后都有不同幅度的变化,除压力子系统外,其他子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障碍因素分析来看,阻碍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压力和响应这两个子系统,“十一五”期间主要障碍因子是投入产出比和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十二五”期间是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从业人员数,2016—2019年是万人拥有专利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022年11期 No.357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财务与金融

  • 轻资产运营何以影响权益资本成本:提升或降低?

    魏卉;蒋春红;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轻资产运营模式被我国企业广泛接纳,以期实现发展与效益的双重提升。文章选取2010—2018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轻资产运营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轻资产运营能够有效降低权益资本成本;通过传导路径检验得知,轻资产运营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及规避经营风险进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高的条件下轻资产运营的降成本效应更为显著。该研究结论丰富了轻资产运营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实现轻资产转型,发挥其正面的资本成本效应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2022年11期 No.357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9K]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生态经济

  • 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基于处理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的实证分析

    汤钧惠;伍国勇;

    科学评价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以测算了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其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环境因素导致规模效应被高估,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2)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高值区不断集聚,绝对差异逐渐缩小,但仍存在非均衡发展及“俱乐部收敛”现象。(3)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种类过于单一会阻碍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和用水投入,协调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用水集约节约化发展的建议。

    2022年11期 No.357 52-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嵌入如何影响果农绿色生产行为?——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郭雨;闫小欢;

    文章基于陕西、山西、甘肃三省的607户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构建果农职业化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果农职业化水平,并采用Bootstrap法实证检验组织嵌入对果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嵌入对果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理防治技术采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生物防治技术采纳没有直接影响;职业化水平在组织嵌入影响果农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中高收入果农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低收入果农组生物防治技术采纳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苹果收入占比在职业化水平影响果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采纳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苹果产业组织应发挥其服务功能,加强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果农职业化水平。

    2022年11期 No.357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

    倪超军;朱俊杰;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从个体层面考察了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有正向显著影响。考虑到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发现这一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有助于提高其市民化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八零”后、与配偶和子女一起流动和无房且低技能等农民工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城市公共服务可及性通过健康提升机制、身份认同机制和劳动供给机制来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

    2022年11期 No.357 7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84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医疗保险缓解城市老年人相对贫困的效果研究——基于CHFS(2019)数据的实证分析

    汪子昂;乐章;

    文章基于相对贫困的视角,以城市老年人为考察对象,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现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治理效果差异和医疗保险对不同健康水平的城市老年人治理效果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对城市老年人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其中,职工医保的治理效果大于居民医保的治理效果。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个体健康水平具有异质性,医疗保险缓解其相对贫困的效果也具有异质性。总体来看,医疗保险的治理效果与普遍预期尚有不足。基于此,文章从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推进制度公平以及完善相对贫困治理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2年11期 No.357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11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