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

  • 我国食物对外依存度现状与供应保障路径研究

    曾伟;

    入世以来,我国食物生产并未因进口冲击而出现下滑,呈全面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各类食物净进口量不断增长,部分食物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土地密集型食物看,谷物对外依存度总体控制在10%以内,三大主粮仍以国内供应为主;油脂油料和食糖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大豆和植物油供应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从劳动密集型食物看,肉类对外依存度总体低于10%,但牛肉对外依存度较高;奶产品对外依存度总体不足7%,但奶粉、奶油和奶酪高度依赖进口;水果、蛋、蔬菜和水产品基本完全自给。产需缺口、国内外价差以及食物政策是我国食物对外依存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食物供应保障要采取立足国内为主、国外为辅,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食物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3年03期 No.36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7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主体联动视角下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的理论、困境与路径——基于农垦企业的案例研究

    刘云菲;桂丹;施海波;郭静如;叶瑞云;

    促进种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参与主体的有效联动是激发商业育种体系顺畅运转的重要保障。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三棱锥模型工具,分析了农垦系统K企业商业化育种建设实践。研究表明,当前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还面临优异种质资源相对缺乏、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形成、研发投入程度仍显不足等现实困境。据此,应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市场、科研、投资环境,激活发展潜能;专注基础研究,企业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转化势能;瞄准种业发展机遇,加大对企业和科研院所支持力度,放大资本效能;夯实主体地位,加强多方合作,提升振兴动能。

    2023年03期 No.361 11-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朱烨;陈文胜;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已经处于由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农业中国向现代化中国的转型时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突出存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不平衡,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不充分的现状与基本特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转变乡村公共产品服务模式、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等基本对策,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

    2023年03期 No.361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79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对农民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西南地区的经验数据

    汪延明;罗振豪;

    基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产业振兴主旨,文章选择我国西南地区部分乡村为样本,采用499户农民的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促进农民转型的影响机制和转型异质性来源。研究发现:(1)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分别从上游、中游、下游三层次延伸对农民转型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产业链中游延伸,上游延伸和下游延伸对农民转型更具激励作用,三者促进农民转型效果呈“U”型分布。(2)农业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营销积极性均会加强该正向影响,其在农民转型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农民转型异质性主要来源于性别、年龄和家庭劳动人口数三个因素。其中,女性在中游延伸比较受益,男性在下游延伸转型更快。年龄越小、家庭劳动人数越少的农民转型越快。因此,应发挥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引领作用,在延链中促进农民转型;合理配置资源分配,强化产业链中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向新时代职业农民转型。

    2023年03期 No.361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4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抛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钟恬玥;陈江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地抛荒现象逐渐产生,抛荒面积持续扩张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Probit和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的影响,并引入劳动力转移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户抛荒农地的可能性更大。(2)劳动力转移在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的正向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资本促进劳动力转移,从而间接导致农地抛荒现象加剧。(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传统农耕家庭、经营规模较大的家庭抛荒农地的影响更明显。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社会资本对农地抛荒的不利影响,搭建农地流转平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2023年03期 No.361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下载次数:6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土地市场化、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

    程中海;王卓;王艺梦;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是城乡融合和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文章实证考察土地市场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收入差距在影响过程中的作用予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土地市场化对农村消费水平增长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使得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在不同区域土地市场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能有效缩小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在东部地区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全国层面上,收入差距是土地市场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间渠道,土地市场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分区域来看这种渠道作用仅在西部显现出来。基于此,进一步提出提高城乡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保障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措施,以期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扩大内需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No.361 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0K]
    [下载次数:56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文本分析视角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演进研究

    程丹;李骏文;李尚蒲;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0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发布的184份政策文件,在描述政策数量和结构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政策试点三阶段理论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演变过程划分为前试点(2008—2014年)、试点(2015—2019年)和试点后(2020—2022年)三个阶段,并使用ROST分析工具探讨政策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在改革的各阶段,中央的政策目标一致,但治理体系和协同项目根据实践暴露出的问题持续改进。据此,文章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融资制度建立、交易平台建设以及改革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议。

    2023年03期 No.361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下载次数:7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兵团优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调查研究

    祝宏辉;吕斯嘉;刘滢歌;

    地理标志申请认证和保护运用,是区域优质特色产品产业化、品牌化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新疆兵团各师优质特色产品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整理,并对兵团地理标志申请、保护与运用的现状进行访谈分析发现,兵团优质特色产品资源丰富,并主要集中在优质特色农产品方面;同时兵团优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中存在申请保护滞后、地理标志品牌意识缺乏、参与主体之间生产合作不顺畅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地理标志宣传与培训、加快优质特色产品地理标志的培育和申请、加强兵团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完善地理标志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地理标志服务专业化水平、创建区域优质特色产品品牌体系等措施,依托地理标志助力兵团优质特色产品提质增效。

    2023年03期 No.361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湖北农垦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谢添任;张俊飚;

    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棉花产区和生产单位,探究湖北农垦棉花生产现状及成本收益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对于提高棉花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4—2020年湖北农垦棉花成本收益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影响湖北农垦棉花种植净利润的主要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垦棉花生产呈现逐年萎缩之势;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总产值的不稳定,是造成种植净利润为负值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棉花主产品产量和平均出售价格对净利润具有正向影响,而土地成本对净利润的影响则多为负向。据此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支撑引领湖北农垦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期 No.361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财务与金融

  • 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冲击效应吗?

    孙志红;秦悦;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主体,必然会关注该政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文章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受到绿色信贷政策的正向冲击;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商行产生的冲击效应为负。在政策推进中,有关部门需完善绿色信贷配套措施,引导银行不断改进内部相关监管机制,同时还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便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正向效益。

    2023年03期 No.361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3K]
    [下载次数:18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拱棚搭起职工群众“致富梦”

    刘晶晶;

    <正>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连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四团五连职工群众抢抓农时,采用“拱棚双膜”种植技术,将前期培育好的蔬菜苗及时移栽到大田。3月24日,在二十四团五连职工门沅峥的农田里,一排排拱棚支架排列整齐,工人们在地里忙着栽苗、盖薄膜,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据了解,拱棚以竹条为骨架,再用薄膜覆盖,稳固地插入土中就成了蔬菜的“新房”。这种拆装简易、成本低廉的小拱棚为促进职工增收发挥了大作用。

    2023年03期 No.36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