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规律研究

    徐玥;王辉;韩秋凤;

    农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农业减源增汇是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关键一环。文章采用排放系数法和参数估算法测算2000—2021年中国农业碳源碳汇体量、结构和强度,而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apio耦合指数探究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或已于2015年达到峰值,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平缓下降期”三阶段变化历程。各类碳源的贡献程度、发展趋向和达峰节点各有异同,牲畜养殖(42.67%)是最主要碳源。(2)中国农业碳吸收量远高于农业碳排放量,二者的平均比值为2.64,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两阶段变化历程。粮经园作物的碳吸收量、贡献程度和发展趋向差异显著,呈现粮食作物(75.18%)一边倒态势。(3)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协调和失调共同存在并且协调程度量多占优的局面,其中尤以粮食主产区省份协调程度突出。(4)绝大多数年份的耦合指数散点均落于第一象限内,且愈发呈现出趋向性的经济主导型耦合状态。总的来看,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体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十三五”以来经济效应总体领先环境效应。

    2023年07期 No.365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碳视阈下新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

    穆佳薇;余国新;

    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对推动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9—2020年新疆42个棉花主产县生态效率,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生态效率距离生产技术前沿面仍有提升空间;三大地理分区差异显著,北疆地区棉花生态效率较高、南疆和东疆地区较低;棉花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既提升本地区棉花生态效率也能提升邻近地区棉花生态效率。(3)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棉花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特征,且技术进步在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文章从坚持农业低碳生产理念,加强知识外溢作用,重视技术进步等角度提出促进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年07期 No.365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

  • “三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利用主体多元化的路径探索

    黄小莹;史卫民;

    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乡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宅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但宅基地使用权所具有的身份性使其流转受到极大的限制,致使宅基地被大量闲置和浪费,也难以解决“一户多宅”的问题。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开发利用农村宅基地资源,构建新型宅基地盘活利用主体结构,应当完全放开宅基地使用权受让主体范围,拓展宅基地流转方式及多主体利用,健全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宅基地经营性用途和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促进农村宅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助力农村共同富裕和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07期 No.365 24-3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生态经济

  •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困境及进路研究

    吕连周;马晓旭;

    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生产高品质的农业产品,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服务,实现高效率的农业农村经营目标和建立高标准的农业农村制度体系。当前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面临转化理念匮乏、转化基础薄弱、转化标的物不清晰、转化动力不足和转化增值较难等困境。基于此,依据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的目标,并从培养绿色发展意识、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加快生态资源产权改革、完善生态激励约束制度、创新产业科技和乡村文化等方面提出加快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的对策建议。

    2023年07期 No.365 33-4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学习方式、风险偏好与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

    刘晗;乔丹;徐涛;

    基于海南省474个芒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学习方式、风险偏好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干中学与社会学习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越强;学习方式与风险偏好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存在交互影响,且干中学及推广服务能够强化风险偏好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从加大再教育和再培训投入、搭建技术学习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信息推广制度等角度提出推进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建议。

    2023年07期 No.365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数字经济

  • 数字鸿沟会影响农民工相对贫困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王启源;刘艺卓;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文章使用A-F双界限法测度农民工数字鸿沟,通过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KHB效应分解法分析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21.797%的农民工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其中数字鸿沟显著提高农民工处于相对贫困的可能。男性、中低等教育水平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鸿沟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加深农民工相对贫困。基于此,提出应尽快制定识别和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数字应用技能培训,正确引导农民工数字应用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化。

    2023年07期 No.365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11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新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提升对策

    程广斌;赵川;李祎;

    文章基于2004—2020年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度等模型评价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深度融合情况。研究表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且要素水平和绩效水平曲线具有“剪刀差”的特征,表现出文化产业收益转化能力的提高;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十三五”期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且要素水平与绩效水平的差异较小;整体上,新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波动较小,且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从初始的旅游滞后,逐渐转变到文化产业滞后的状态;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应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以市场化和数字技术为手段,持续推动新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3年07期 No.365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6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素分析

    杨丽;王姣姣;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总体要求。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TOPSIS模型、差异系数法、障碍度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测度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14个地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可以划分为高质量、中高质量、中低质量和低质量4个等级,整体呈现出北疆高南疆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全区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水平呈现良好的态势,而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量、游客接待数量增长率、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游客数量、年旅客周转量和旅行社数量是制约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还需通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助力区域旅游数字化转型、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营销合作机制,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发挥区域旅游优势,探索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径、拓展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国际旅游形象的影响力等推动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3年07期 No.365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1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设施园艺产业帮扶效果评价与经验借鉴——以和田县为例

    张晓莉;阿丽米热·阿不都卡迪尔;

    产业帮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激发扶贫内在动力,是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之路。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帮扶途径和帮扶措施五个维度构建设施园艺产业帮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和田县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评价。结果表明:97.8%的农户对设施园艺产业帮扶效果表示满意,帮扶途径效果>社会效果>帮扶措施效果>生态效果>经济效果;和田县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中实施的合作社—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包联干部综合帮扶途径对农户生产技能提高、收入增加、返贫风险下降等效果显著。基于此,结合和田县产业帮扶实践总结经验借鉴,以期为边疆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设施园艺产业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No.365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党建引领谋发展 连队经济谱新篇

    蒯升扬;

    <正>“大家注意,往鱼塘放鱼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别把鱼苗弄伤了。”第二师三〇团四连党支部书记李中军投放鱼苗时说。为迎接一年一度的钓鱼节,三〇团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四连全体两委连续数日在三〇团四连的垂钓园忙碌,清理鱼塘、投放鱼苗。鲤鱼、鲢鱼、草鱼等种类繁多的鱼苗,一条一条欢蹦乱跳地投入池塘,三〇团的连队经济也“如鱼得水”“鱼跃而上”。

    2023年07期 No.365 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