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

    王永静;马春晓;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2023年08期 No.366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1K]
    [下载次数:11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社交能力、就业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

    许秀川;蒋涵月;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推进农民工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文章基于2016年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社交能力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以及就业质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交能力能够促进农民工个人、子女及其家庭融入城市。在此过程中,就业质量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就业收入、就业安全、就业晋升等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能够缓解社交能力差异带来的市民化融入差距。因此,国家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农民工社交能力等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为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社会、立足城市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08期 No.366 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城乡融合

  • 共同富裕导向下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城乡融合的机理与策略——基于长兴县的考察

    于佳秋;

    “八八战略”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现实生活中,城乡融合还存在生产要素单向流动、城乡数字鸿沟、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文章以浙北长兴县为研究个案,在剖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城乡产业融合、城乡治理融合、城乡公共服务融合逻辑机理的基础上,研究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城乡融合的路径。认为该县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城乡融合过程中创造出产业协同、治理融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融合新范式,能为类似县市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提供借鉴参考。

    2023年08期 No.366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思考

    陈飞;马召伟;

    破除城乡隔离、促进城乡融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为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文章在梳理新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上,重点围绕新疆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城带乡作用弱、县域产业优势小、要素流通不顺畅等实践挑战,建设性提出创新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农村农业全产业链、补齐城乡融合发展短板五大实践进路,开创新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局面。

    2023年08期 No.366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产业组织

  • 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现状、演进趋势与研究空间

    邓衡山;唐威;

    自2007年我国《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合作社增长迅猛,但大多发展不规范,未能很好地实现《合作社法》出台的初衷,相关法律和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调整。为了完善现有合作社政策与法规,总结国内现有合作社研究精华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文章梳理了2000—2022年CSSCI来源期刊上的合作社相关文献,以影响力较大的代表性文章为评述对象,并以2007年《合作社法》出台和2017年《合作社法》修订为时间节点将以上文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既有研究解释了合作社迅猛增长以及大量合作社名不副实的成因,讨论了合作社产生发展的适宜条件,对既有支持政策进行了系统反思。但既有研究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既有研究大多未能基于合作社的本质规定阐释合作社的功能、作用机制与适宜发展条件,以至所得结论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的;二是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普遍脱节,大部分实证研究不顾现实中合作社普遍名不副实现象,将名义合作社与真正的合作社混为一谈,未能实证检验真正的合作社产生发展所需的适宜条件问题。最后,文章认为,合作社的性质与政策支持的边界、适宜的合作社政策支持方式以及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等问题还亟需研究。

    2023年08期 No.366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FDI、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王磊;王运兰;

    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中国2012—2021年17个制造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FDI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同动机的FDI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市场导向型FDI,出口导向型FDI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FDI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其影响强度依次表现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次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最弱;FDI带来技术外溢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2023年08期 No.366 44-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5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方永恒;芦梦荻;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的单一产业集聚向两产业协同集聚方向发展成为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假设,计算全国2013—2020年31个省市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并构建计量模型讨论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上来看:证实了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的假设;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对北方地区影响效应更显著;并且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与单一门槛值,当文化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跨越过门槛值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续发挥协同集聚优势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期 No.366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75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居民收入与消费

  • 持有风险金融资产能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升级吗?

    侯晓华;邓立;张翼;

    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存在复杂的联系。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2019年两期调查数据,采用OLS、2SLS和中介效应方法,探讨了持有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与机制。研究发现,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显著提升了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加大农村家庭在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教育等发展型消费方面的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通过金融财产性收入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农村家庭消费。以金融理财产品为例,进一步探究农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影响因素,较城镇家庭,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可能性低,没有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购买、受投资门槛限制是影响农村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持续提高农村家庭金融素养,引导农村家庭适度参与风险金融市场,从而更好地优化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促进农村家庭消费升级。

    2023年08期 No.366 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部地区农村电商促农增收效应实证研究

    尹文渊;刘艺卓;范舒雯;

    文章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对促农增收的影响作用,并检验了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对推动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电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越高,对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当前,多数西部省市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已经越过门槛值,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已进入更快发展阶段。建议完善农村电商政策支撑体系,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

    2023年08期 No.366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7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利己”还是“利他”?绿色广告诉求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崔登峰;陈咪咪;

    绿色广告是推动绿色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工具,但以往研究多关注绿色广告诉求类别的比较分析,忽视了消费者内在心理因素对绿色农产品消费的影响。文章从消费者的心理视角出发,通过3个情景实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利他绿色广告诉求,利己绿色广告诉求更能引起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意愿;(2)自我一致性在绿色广告诉求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道德认同能够调节自我一致性在绿色广告诉求与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能够为农业企业制定有效的绿色农产品广告策略提供借鉴。

    2023年08期 No.366 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1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系统厘清乡村振兴的五大核心关系——评陈文胜教授新著《中国乡村何以兴》

    杨华;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到底振兴什么、怎么振兴、谁来振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陈文胜教授所著《中国乡村何以兴》应时而生,该书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远景,系统厘清了乡村振兴的五大关系,包括政治与政策、战略与策略、城市与乡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政府与市场,这五大核心关系直接关涉我国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08期 No.366 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