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 农地产权稳定性、非农就业与农户耕地撂荒行为

    安海燕;何金彪;李琴;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基,研究治理耕地撂荒问题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使用2021年全国16省506个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稳定性与耕地撂荒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确权时间越长的地区农户撂荒的可能性越大。(2)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是农地产权稳定影响农户耕地撂荒的重要途径,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农地产权稳定性还能通过农户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3)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家庭中有老年人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其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小,能有效缓解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对此,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农户土地制度认知;整合细碎土地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方便老年人耕种等,以抑制农户耕地撂荒行为。

    2023年11期 No.369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数字乡村建设是否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基于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赵方宁;付锦泉;

    文章基于2020年我国1 584个县域样本的横截面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经济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来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越高,农村居民的增收效用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对于非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更大。据此,应进一步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增强数字乡村建设的区域平衡性等,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2023年11期 No.369 12-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128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

  • 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历史渊源、优势和路径

    韦勋;邹新;

    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通上达下”作用的乡贤群体,在时代的洗礼和号召下已经转变为当代“新乡贤”,并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不断贡献自身力量。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新乡贤在促进乡村治理、推进三农工作、推动城乡协同发展、创新乡村文化、巩固乡村主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新乡贤队伍的前提下,新乡贤通过乡贤组织助力公共事务、德法并举构建乡风文明、资本统筹促进农业发展、乡土重建弘扬乡村文化、知行统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此助推乡村振兴的高效开展。

    2023年11期 No.369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罗昀成;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价值。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保护利用空间大。进一步开发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培育专业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助推兵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23年11期 No.369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68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产品加工与贸易

  • 异质性SPS措施对中国鲜梨出口贸易生存的影响

    彭世广;陈俊宇;

    利用2002—2019年HS6分位鲜梨出口贸易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法探讨鲜梨出口生存状态,进一步根据制约内容研究异质性SPS措施对其产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鲜梨出口有58.89%的贸易段在3年内发生中断,且风险率存在负时间依存性;出口贸易段长度的平均数为6.79年,与全球主要鲜梨出口国相比不具优势;整体上,贸易国SPS措施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中国对其出口的风险率,且措施的严厉程度与提出频率具有相关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域资格限制”等SPS措施对存续性具有抑制作用;“基于SPS原因的进口产品授权要求”等SPS措施对存续性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应提升出口鲜梨品质,实时监测分析异质性SPS措施,助力鲜梨出口可持续发展。

    2023年11期 No.369 4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旭;程云洁;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贸易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定量分析法,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机制和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在贸易便利化构成指标中,除海关环境及电子商务环境指标外,其他指标对农产品贸易发展质量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回归结果发现,贸易便利化指标发挥了强度效应、依存效应和经济效应,但未能发挥结构效应和需求效应。为此,在未来的贸易当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开展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开放的海关环境和规制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2023年11期 No.369 55-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20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连锁股东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吗?

    谭伟荣;许娇;

    连锁股东通过持股不同企业形成经济关联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现有研究中普遍认为连锁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两种不同效应,即治理协同效应和竞争合谋效应。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主要通过缓解代理冲突、改善信息环境、聘请高能力高管三方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连锁股东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低地区、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连锁股东治理协同效应的相关研究,也可为监管部门合理引导连锁股东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2023年11期 No.369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商直播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

    郑冉冉;罗娟;

    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可实现企业、主播及消费者的多方共赢,促进电商直播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探究电商直播背景下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内在产生机制尤为重要。文章基于SOR理论,探究电商直播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16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电商直播互动有助于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提升;电商直播互动能激发消费者的增权感知和内部人身份感知;消费者增权感知和内部人身份感知在电商直播互动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该研究拓宽了消费者增权感知和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电商直播与价值共创领域的理论研究。

    2023年11期 No.369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29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