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专题研究

  • “一带一路”核心区十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经验与启示

    顾华详;

    纵观“一带一路”共建的十年,新疆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守正创新共筑辉煌,积极汇集共同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行稳致远中更多更好造福人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优势资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赋能添动力,持续巩固拓展“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成果。深化团结合作发展,共赴“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和根,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确保“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方向不偏、宗旨不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精髓,科学解决核心区建设面临的时代新课题;着力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体系化学理化;注重从各国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汲取“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理论创新智慧;统筹推进国内和涉外法治,以良法善治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健康发展。

    2023年12期 No.370 1-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14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中国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动态演进

    王力;辛雨;

    中国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我国农垦体系核心任务,利用客观赋权法、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函数及指标差分法综合评价并分析我国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发展态势由“东高西低”向“东西高,中间低”演变,且呈分散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垦区拓展融合和垦区融合效益是当前我国农垦产业融合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垦区内部融合失调则是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基于此,提出应继续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垦区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垦间”及“垦地”交流合作等政策建议。

    2023年12期 No.370 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使用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证据

    陈梨;刘同山;

    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大幅上升,极大改变了农民行为方式和乡村治理格局。文章基于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使用扩展Probit回归、KHB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考察了互联网对不同类型农民的差别化效应。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促进农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且该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互联网通过认知引导和社会资本提升来促进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对于其他中介变量,环境认知和社会规范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互联网对于普通农户分类行为的正向影响比干部户更强,对二兼农户的作用比一兼农户更大。因此,政府应重视互联网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借助互联网的宣传和影响,引导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实践。

    2023年12期 No.370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5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共同富裕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基于浙江省内试点地的经验分析

    俞慧斐;

    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强村富民是关键,作为牛鼻子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发挥应有之义。浙江省紧盯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核心探索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创新打造了“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强村公司”的新模式。文章基于浙江典型试点的经验分析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不仅要坚持“党的统领是核心、合作共享是基础、市场运作是关键、数字牵引是驱动、因地制宜是根本”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还要进一步在产权制度、产权形式、经济业态、经营方式等方面探索转变。期望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增进农村民生福祉层面贡献力量。

    2023年12期 No.370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95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乡村振兴

  • 新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谢婷婷;冯梅菊;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发展困境的关键,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走之路。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新疆总体数据及14个地州市的数据对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8—2020年新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要优于2011—2017年,整体上城乡融合发展低于乡村振兴水平;从时序耦合分析可知,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平稳向好;从空间耦合分析可知,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在各地州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北疆地区要优于南疆地区。针对结论,提出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健全反哺乡村机制;推进县域城镇化的建设,提升以城带乡能力;科学统筹全疆资源,均衡南北疆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023年12期 No.370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79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纵向政策、交易成本与山区乡村产业发展——基于普定县水井村个案历史调查与机制研究

    熊德斌;任成琦;

    乡村产业的发展机制虽然在各地存在异质性,但核心都是具备自生能力的产业离不开有效市场。文章以贵州省水井村为个案,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微观层面考察从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进程中极端贫困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有效市场形成的逻辑以及参与产业发展的各个主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水井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是政府的扶贫政策组织识别潜在比较优势产业、利用本村要素禀赋、汇聚外部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条件的同时降低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建立起有效市场,各个主体则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研究发现,市场不是自在自为的存在,贫困乡村的产业存续需要依靠有为政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有效市场,从生产端降低生产成本,从市场端降低交易成本,主体之间构建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才能利用自身优势启动村民发展产业,帮助村民成长为具备自生能力的市场主体,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走向共同富裕。

    2023年12期 No.370 56-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数字经济

  • 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王磊;王俊尧;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金融的数字经济是否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影响效果和路径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使用工具变量与双重差分DID后,结论依旧成立。(2)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值,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存在中介效应,且高强度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更优。(4)区分城市规模来看,数字经济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仅促进了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推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全方位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构建绿色创新研发体系,根据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2023年12期 No.370 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141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经验证据

    郝小伟;杨林娟;

    文章基于2011—2021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有着显著正向作用,并且产业结构、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民增收。(2)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来看,均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覆盖广度最强、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3)从作用渠道来看,地区经济增长能够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3)从异质性检验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河西地区作用效果最强,陇南地区最弱。基于此,提出应加快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等建议。

    2023年12期 No.370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7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目录索引

  • 征文启事

    <正>《新疆农垦经济》创刊于1981年,是由石河子大学主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经济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刊物、也是兵团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刊物,刊物被中国知网等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入选202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长期以来,杂志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我国农垦事业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刊理念。为国内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为兵团系统从事宏观经济和农垦改革发展事业研究的广大专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杂志作为兵团农垦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以及全国农垦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23年12期 No.37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二〇二四年《新疆农垦经济》

    <正>新疆农垦經濟新时代/新征程/新视野/新契机《新疆农垦经济》创刊于1981年,是由石河子大学主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经济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刊物、也是兵团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刊物,刊物被中国知网等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入选202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2023年12期 No.370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