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共同富裕实现了吗?——基于数字金融能力和农户创业协同作用视角

    李春霄;张艺婷;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文章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村微观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仅有覆盖广度表现出对个体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农户进入中高收入群体的概率和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2)数字金融能力和农户创业会弱化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共享富裕和总体富裕的正向关系。(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享富裕的提升效果为东部>中部>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对总体富裕的提升效果为中部>西部>东部。鉴于此,通过完善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数字金融能力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等措施助力共同富裕。

    2024年11期 No.381 1-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9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观点透视

  • 产业振兴视角下兵团团场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几点建议——以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为例

    张金成;周国柱 ;彭艳;

    <正>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让职工群众分享更多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是基层组织、企业、合作社、职工群众共同期盼。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核心就是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是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通过产业化运营渠道销售出去,构建体现新疆兵团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团场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基层团场“土特产”文章的具体实践,从产业振兴角度通过问题分析,探讨兵团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的路径选择。

    2024年11期 No.381 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农场改革与发展

  • 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土地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太祥;马荣;

    加强土地投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新疆国有农场517份职工调查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土地投资行为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权稳定性对国有农场职工的土地投资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职工土地保护性投资的边际效应影响强于农田基础设施投资;信贷可得性在地权稳定性对土地投资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非正式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权稳定性对青年职工和高中学历职工土地投资行为的边际效应更大。据此,建议继续加强国有农场土地的地权稳定性,健全完善国有农场土地投资的配套制度,发挥好信贷支持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以缓解国有农场职工的土地投资约束,进一步优化国有农场职工的年龄和学历结构。

    2024年11期 No.381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7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北大荒农垦集团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及测度

    孙美宇;章磷;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首要担当,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综合评价并分析北大荒农垦集团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北大荒农垦集团已初步实现现代化大农业进程。(2)北大荒农垦集团现代化大农业在农业科技、农业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支持保护水平方面仍较为薄弱。(3)在推动现代化大农业的过程中,北大荒农垦集团主要面临的障碍是提升农业规模化和农业科技水平。北大荒农垦集团需要重点关注解决农业规模化程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强科研与开发等障碍,以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基于此,建议应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技术创新和广泛推广策略,并加强产前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

    2024年11期 No.381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产业经济

  • 适应性预期下大豆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许佳伟;韩昕丽;张学彪;

    大豆播种面积波动变化是制约我国大豆自给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结合国内大豆供需新形势,依据适应性预期理论,选取2012—2022年黑龙江和河南等10个大豆主产省份的大豆种植数据,构建现实预期和比较预期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农户适应预期下的种植行为,并实证分析各预期因素对我国大豆生产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户在种植决策上的理性表现为种植行为和种植结构比例选择的惯性,且往期种植面积、预期价格和预期单产的种植“惯性”作用在大豆种植决策中更为明显。(2)国产大豆亩均收益“低”、成本“高”的绝对和相对劣势凸显,同时大豆收益和成本的变化对其种植户的种植决策更具有影响力度。基于此,文章认为提高大豆单产、稳定市场价格、优化成本结构和创新优势产区大豆种植生产激励政策均可有效地促进大豆扩种,稳定大豆播种面积。

    2024年11期 No.381 33-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城乡融合

  • 数字经济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吗?

    薛艳;王丽;

    文章利用2018年CLDS数据,从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分样本回归和半参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效应仍然存在。分位数回归显示,在市民化的不同分位点上,数字经济的边际贡献存在较大的差异。数字经济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单一门槛效应。此外,通过传导机制分析证实社会资本与个体年龄分别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中发挥出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由此提出提高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搭建数字化政务平台,推广数字化服务,探索数字化新模式;农业转移人口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提高其应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意识、意愿和能力的建议措施,以更好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24年11期 No.381 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数字经济

  • 市场特征、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王磊;孙司祺;简子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充分的竞争环境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数字化转型在市场与企业创新关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选取2010—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市场特征、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扩大市场需求规模、降低市场集中度和数字化转型均能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2)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扩大市场需求规模和降低市场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在降低市场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成熟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中具有更明显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企业数字化治理体系、建立政府数字化监管平台、加强企业数字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2024年11期 No.381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0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资本劳动比

    唐勇;王蓉;吕太升;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金融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资本劳动比。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有效提升企业资本劳动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因数字金融结构、企业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具体为数字金融覆盖广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资本劳动比,数字化程度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影响呈显著的正“U”型曲线,使用深度的影响不显著;数字金融对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非衰退期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资本劳动比提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此,提出优化数字金融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利用数字金融提升资本劳动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2024年11期 No.381 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9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企业管理

  •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赵芷仟;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工具变量法、替换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化内部控制能力的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两职分离企业、发达地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更大;政府补助和市场化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4年11期 No.381 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24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