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新内源发展视角下乡村特色资源何以助力乡村振兴?——以贵州“村BA”为例

    李雪伟;林雯婧;周佳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重视乡村特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打造特色产业与乡土特色品牌。文章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探讨乡村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并以贵州“村BA”为典型个案展开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村BA”特色发展实践是一种由地方特色资源驱动的政府、市场和乡村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内源发展模式,本质是乡村内外部异质性行动者通过转译机制构建动态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乡村特色资源的经济、社会和治理价值转化。以“村BA”特色发展实践为代表的乡村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机制包括三点内容:一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基因,赋予乡村内生资源更多价值;二是坚持村民主体地位,畅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渠道;三是政府等外源力量适度参与,留足乡村自然发展空间。

    2024年12期 No.38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依布拉音·巴斯提;张福澳;

    城乡融合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则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区域异质性明显,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作用显著,呈“东-西-中”的影响态势,在东北地区则不显著;(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显著的中介效应;(3)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一个地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的作用比对本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应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各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和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打造多元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从而促进城乡融合。

    2024年12期 No.382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王舒颖;徐朝卫;

    新乡贤是近年来参与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兴群体,在乡村文化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者,乡村文化治理的协调者,新乡贤在乡村文化事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鲜血液。然而,在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着自身参与动力不足、村干部和村民重视程度含糊、现有乡村文化治理方式失调等现实困境,制约着新乡贤的乡村文化治理能力。对此,文章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巧用数字宣传、健全制度机制和拓宽资金渠道等实践路径来更好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治理的效能水平,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2024年12期 No.382 26-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三农问题

  •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化特征

    蒋正中;廖彩荣;孙鑫;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标,采取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ESDA法、核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模型研究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空间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我国省份间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但总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由高到低的阶梯差异格局。(2)地理四大分区与三大粮食功能区总体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贡献率与地区内贡献率是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省份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十分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东部与西部地区局部自相关集聚现象明显。(4)样本期内,区域内部存在极化差异现象,在未考虑空间因素影响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自我锁定效应”与“马太效应”;纳入空间因素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转移概率有所提升。

    2024年12期 No.382 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庭农场“子承父业”主体意愿匹配及其效应研究

    陈金兰;吴强;

    传承主体意愿是否匹配关乎家庭农场长期发展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根据匹配结果划分了四种传承类型,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各类农场传承的特点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代际传承呈现父代传递意愿高、子代承接意愿低的现象,仅有5.3%的样本能高度契合。依据传承主体传承意愿匹配结果,将传承情境划分为契合型、强迫型、放弃型和观望型四类。其中,契合型农场因具有可靠接班人而呈扩张态势,观望型农场因探索性发展而呈现缓慢扩张态势,而强迫型农场的发展动力随农场主年龄增加呈“倒U型”变化,放弃型农场因未来不确定性过大而呈萎缩型发展;各类农场未来发展动力和潜力由大到小为契合型、观望型、强迫型、放弃型。总结分析发现,在城乡差距、职业比较和农业情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经济效益的吸引力在家庭农场传承中并不具有优势。为保证家庭农场顺畅传承,应鼓励“子承父业”式传承,推进“社会化”传承,同时加快农业经理人市场发展,形成家庭农场多元化传承模式。

    2024年12期 No.382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兵团经济研究

  • 兵团棉花合作社治理机制现状调查及优化对策

    郝一伟;农梅;马梓钰;

    优化棉花合作社治理机制是促进兵团棉花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经营绩效和实现棉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实地调研兵团30家具有代表性的棉花合作社,分析兵团棉花合作社治理机制现状,发现兵团棉花合作社在民主管理、激励与利益分配、监督机制等方面尚存短板,据此提出重视决策透明与记录归档、改善激励方式与平衡利益分配、完善监督机制与规范财务管理等解决措施,以期优化棉花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职工群众增收。

    2024年12期 No.382 60-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区域经济

  • 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分析

    马卫刚;马莹洁;王兴启;

    文章采用改进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进趋势。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不断密切,整体协调性增加,区域差异缩小,经济带自上而下、自西向东呈空间关联逐渐加强的非均衡性联系网络。(2)空间关联网络主要通过苏州、上海、无锡、南京、杭州、武汉、常州、宁波等核心城市推动,核心城市的控制能力、溢出效应有限,自东向西的辐射过程中不断减弱。(3)空间关联网络可以划分为四大板块,下游的上海、南京和无锡等13个城市属于“净收益者”;扬州、南通和镇江等15个城市扮演“双向溢出”角色;温州、蚌埠和淮北等44个城市扮演着“经纪人”角色;位于中上游及偏离主干道地区的湘潭、恩施和常德等58个城市属于“净溢出”角色。

    2024年12期 No.382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王铁军;孙小蒙;朱京钊;赵健;

    大力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符合新疆发展规划打造特色产业的要求,是新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优势,且面临政策势能、资源优势、产区特色等战略机遇。但二者目前产业融合度较低,融合进程有待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葡萄酒文旅路线有待开发;资源共享缺乏,大数据平台建设亟待加强;营销模式单一,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因此,新疆应鼓励产业市场信息共享,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资源交叉融合配置,构筑产业合作支撑体系;增强生产开发技术渗透,推动产业融合技术升级;丰富经营业态方式方法,确保满足多重消费需求;创新文旅特色产品开发,落实融合产品提质增效。

    2024年12期 No.382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与竞争力提升——基于质量和效率的视角

    胡海晨;张杨;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并且该结论在经过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可通过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两条中介路径实现;异质性检验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不仅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也为企业响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进行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启示。

    2024年12期 No.382 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农垦经济》2025年重点选题

    <正>《新疆农垦经济》创刊于1981年,是由石河子大学主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经济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刊物、也是兵团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刊物,刊物被中国知网等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入选202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2024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长期以来,杂志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我国农垦事业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刊理念。为国内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为兵团系统从事宏观经济和农垦改革发展事业研究的广大专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杂志作为兵团农垦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以及全国农垦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24年12期 No.38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二〇二五年《新疆农垦经济》

    <正>《新疆农垦经济》创刊于1981年,是由石河子大学主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经济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刊物、也是兵团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刊物,刊物被中国知网等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入选202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2024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长期以来,杂志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我国农垦事业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刊理念。为国内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为兵团系统从事宏观经济和农垦改革发展事业研究的广大专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杂志作为兵团农垦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全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以及全国农垦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24年12期 No.382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