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相对贫困脆弱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Study on Relative Poverty Vulnerability of Transient Population——Take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陈杰;张韵琪;翁辰;
摘要(Abstract):
随着新时代扶贫事业的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扶贫对象逐渐从农村向城市拓展,特别是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文章在期望贫困脆弱性(VEP)理论框架下,利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3FGLS)法对家庭人均收入进行估计。流动人口相对贫困脆弱性测算结果显示,在常用脆弱线0.5下,若以城镇相对贫困线作为标准,约有25%的家庭存在相对贫困脆弱性;若以全国相对贫困线作为标准,约有12%的家庭存在相对贫困脆弱性。在城镇相对贫困线下获得的结果远高于在全国相对贫困线下的结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状况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该结果也表明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能够有效降低相对贫困脆弱性。
关键词(KeyWords): 流动人口;相对贫困脆弱性;预防返贫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9CGL038)
作者(Authors): 陈杰;张韵琪;翁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志钢,毕洁颖,吴国宝,等.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16.
- [2]叶兴庆,殷浩栋.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中国减贫历程与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J].改革,2019(12):5-15.
- [3]檀学文.走向共同富裕的解决相对贫困思路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6):21-36.
- [4]严于龙,李小云.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及成果分享的定量测量[J].统计研究,2007(1):22-26.
- [5]杨舸.流动人口与城市相对贫困:现状、风险与政策[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1):13-22.
- [6]李培林,魏后凯,黄承伟,等.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7]邢成举.政策衔接、扶贫转型与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的政策方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33-143.
- [8]宁静,殷浩栋,汪三贵,等.易地扶贫搬迁减少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8省16县易地扶贫搬迁准实验研究的PSM-DID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20-28.
- [9]蒋丽丽.贫困脆弱性理论与政策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7(6):96-108.
- [10]孙伯驰,段志民.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果——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20(2):113-128.
- [11]马小红,段成荣,郭静.四类流动人口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5):36-46.
- [12]韩淑娟.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及其扶贫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8(2):155-160.
- [13]段成荣,杨舸,张斐,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6):30-43.
- [14]郭君平,谭清香,曲颂.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测量与分析——基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8(9):94-109.
- [15]温兴祥,郑子媛.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6-69.
- [16]向德平,向凯.多元与发展:相对贫困的内涵及治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1-38.
- [17]许源源,徐圳.公共服务供给,生计资本转换与相对贫困的形成——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20(4):140-151,175.
- [18]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 [19]陆小华.西部对策——抑制返贫与中西部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 [20]张青.相对贫困标准及相对贫困人口比率[J].统计与决策,2012(6):87-88.
- [21]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J].管理世界,2013(1):67-75.
- [22]张琦,沈扬扬.不同相对贫困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91-99.
- [23]孙久文,夏添.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10):98-113.
- [24]潘文轩,阎新奇.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前瞻性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0(5):17-27.
- [25]周力.相对贫困标准划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4):70-79.
- [26]汪三贵,曾小溪.后2020贫困问题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7-13,89.
- [27]吴振磊,王莉.我国相对贫困的内涵特点、现状研判与治理重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6-25.
- [28]杨洋,马骁.流动人口与城市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5-128.
- [29]孙咏梅,傅成昱.中国农民工多维物质贫困测度及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7):138-143.
- [30]杨帆,庄天慧.我国农民工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11):109-115.
- [31]王琼,叶静怡.进城务工人员健康状况、收入与超时劳动[J].中国农村经济,2016(2):2-12,22.
- [32]林竹.资本匮乏与阶层固化的循环累积——论城市农民工的贫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103-107.
- [33]杨云峰.农民工反精神贫困探析——以社会工作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07(5):192-197.
- [34]孙咏梅.中国农民工精神贫困识别及精准扶贫策略——基于建筑业的调查[J].社会科学辑刊,2016(2):76-84.
- [35]杨舸.流动人口与城市相对贫困:现状、风险与政策[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1):13-22.
- [36]宋宝安,刘赛特.我国农民工就业权利贫困与赋权反贫困策略研究——基于权利贫困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7(7):103-107.
- [37]樊丽明,解垩.公共转移支付减少了贫困脆弱性吗?[J].经济研究,2014(8):67-78.
- [38]叶初升,赵锐,李慧.经济转型中的贫困脆弱性:测度,分解与比较——中俄经济转型绩效的一种微观评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1):103-114.
- [39]ROBERT C.Poverty and livelihoods:whose reality counts?[J].Environment&Urbanization,1995,7(1).
- [40]胡永和,蒋永穆.基于脆弱性上升的中国城镇贫困现象解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4):42-46.
- [41]朱晓,秦敏.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15-129.
- [42]朱晓,段成荣.“生存—发展—风险”视角下离土又离乡农民工贫困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16(3):30-44.
- [43]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中国贫困和不平等问题评估[M].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扶贫与经济管理局,2009.
- [44]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Attacking poverty[M].The World Bank,2000.
- [45]赖俊明,欧阳驹.贫困脆弱性测度理论述评[J].统计与决策,2020(12):24-28.
- [46]蒋丽丽.贫困脆弱性理论与政策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7(6):96-108.
- [47]高健,丁静.新农合大病保险能缓解农村长期贫困吗?——来自贫困脆弱性视角的检验[J].兰州学刊,2021(4):170-181.
- [48]苏剑峰,聂荣.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50.
- [49]钱力,王花.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脆弱性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2):49-58.
- [50]何军,沈怡宁,唐文浩.社会资本、风险抵御与农村女户主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46-157.
- [51]万广华,章元.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贫困脆弱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138-148.
- [52]聂荣,张志国.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动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0):12-20.